2007年美國的人權紀錄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08年3月13日
2008年3月11日,美國國務院發表《2007年國別人權報告》,再次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權狀況進行指責,卻仍然對自身的人權問題只字不提。為了讓世界人民了解美國真實的人權狀況,敦促美國反思其所作所為,我們特發表《2007年美國的人權紀錄》。
一、關于生命、財產和人身安全
美國暴力犯罪上升,嚴重危及人民的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
據美國聯邦調查局2007年9月公布的全美犯罪情況報告統計,2006年,美國全國暴力犯罪為141萬起,比2005年增加了1.9%。其中,殺人與過失殺人增加了1.8%,搶劫增加了7.2%。(見注1)美國12歲以上居民共經歷了2500萬起暴力和盜竊犯罪,其中暴力犯罪的發生率為每千人24.6起,財產犯罪為每千家庭159.5起。男性經歷暴力犯罪為每千人26起,女性為每千人23起。黑人為每千人33起,高于白人的每千人23起。(見注2)在美國,每22.2秒發生一起暴力犯罪,其中,每30.9分鐘發生一起謀殺案,每5.7分鐘發生一起強奸案,每1.2分鐘發生一起搶劫案,每36.6秒發生一起惡意襲擊案。(見注3)
據美國警察執法研究論壇對全美163個城市2007年上半年暴力犯罪情況進行的調查報告顯示,65%的城市兇殺犯罪增加或無改善,41.9%的城市嚴重襲擊案件增加或無改善,55.6%的城市搶劫犯罪增加或無改善。(見注4)2007年,新奧爾良發生209起謀殺案,比2006年增加30%。(見注5)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因兇殺致死的已達181人,比2006年增加7%。(見注6)巴爾的摩市全年有282人遭兇殺,(見注7)紐約市到11月已有428人遭兇殺。(見注8)僅1月至9月,芝加哥刑事犯罪案119553件,其中謀殺案341件,搶劫案11097件。(見注9)在洛杉磯,從1月至11月,已有737人死于謀殺,相當于每天超過2人在謀殺中喪生。(見注10)在底特律,因暴力犯罪猖獗,居民紛紛移居他鄉,現城市人口已減少近百萬。(見注11)
美國槍支泛濫,持槍犯罪頻頻發生,嚴重威脅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目前,美國私人擁有槍支達2.5億支,幾乎人手一槍,甚至包括有重罪前科者或未成年人。據美聯社2007年1月29日報道,在佛羅里達州,大約41萬人得到攜帶隱藏武器的許可證,由于當局工作出現漏洞和錯誤,其中1400人有犯罪前科或曾犯有重罪。
在美國,每年約有3萬人死于槍擊。(見注12)據《今日美國報》2007年12月5日報道,自2002年以來,美國因槍擊致死案件總體上升了13%。有25%的暴力犯罪者在行使犯罪時持有武器,其中9%發生了槍擊事件。(見注13)據美國司法部2007年12月公布的報告,2005年,在12-18歲的學生中,有150萬是校園非致命暴力的受害者。8%的9-12年級的學生在以前的12個月中曾經被持有武器的人所威脅或傷害。從2005年7月1日到2006年6月30日,5-18歲的青少年中有17人死于校園暴力。(見注14)2007年4月16日,弗吉尼亞大學發生了美國歷史上最慘重的一起屠殺槍擊案,造成33人死亡,30多人受傷。(見注15)2007年2月12日晚上,在鹽湖城和費城分別發生兩起槍擊案,導致8人死亡,多人受傷。(見注16)6月9日,威斯康星州德拉文鎮發生槍擊事件,造成4名成年人和兩名嬰兒死亡。(見注17)10月31日萬圣節晚上,一名38歲的孕婦帶著兩個孩子出門到鄰居家敲門要糖,不幸遭遇團伙槍戰,頭部中彈身亡。(見注18)12月5日,在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的一個購物中心,一名男子開槍打死8人,打傷5人后自殺。(見注19)12月7日,在號稱美國“最安全城市”的圣何塞市發生了3起槍殺案,不到一個月內,共有4人死于槍擊。(見注20)12月9日,在科羅拉多州連續發生兩起教堂槍擊案,造成5人死亡,5人受傷。(見注21)12月24日和25日兩天,紐約市就發生了數起槍擊案,造成至少9人傷亡。(見注22)12月26日,在西雅圖市東部的一所民宅中有6具被槍殺的尸體。(見注23)
二、關于執法、司法侵權
美國執法、司法部門濫用職權,嚴重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利。
據美國司法部統計,2001至2007財年,全美執法人員侵犯公民權利的案件增長了25%。(見注24)每年對警察的投訴率平均為9.5%。(見注25)但絕大多數被投訴有粗暴行為的執法人員最終沒有受到指控。在2001年5月至2006年6月間,芝加哥有2451名警察受到4至10次投訴,662名警察受到10次以上投訴,最終只有22人受到處罰。更有甚者,有些警察遭到超過50次以上的有關不良行為的投訴卻從未受到處罰。(見注26)在芝加哥,2006年8月17日,52歲婦女多洛雷斯·羅巴在橫穿馬路時因妨礙快速行駛的警車,受到該警車上警察的搜查,她與其理論時,遭到警察毒打。(見注27)12月15日,4名商人在酒吧遭到6名警察莫名攻擊。(見注28)2007年8月3日,42歲的黑人熱弗雷·約翰遜在家被警察用電擊槍虐待致死。8月6日,18歲黑人少年阿龍·哈里森在逃避警察追趕時被警察擊中背部身亡。(見注29)5月1日,拉丁裔移民在洛杉磯市中心麥克阿瑟公園舉行維護非法移民權益示威游行,警察濫用職權,用棍棒毆打并用橡皮子彈攻擊示威群眾和記者。(見注30)11月12日,18歲的青年契爾·科賓站在母親家門口揮舞一把梳子,5名警察誤認為他持有一把手槍,向他連開20槍,其中8槍命中。(見注31)據美國司法部2007年10月公布的報告統計,2003年至2005年間,在全美47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共有2002人在逮捕過程中死亡,其中有1095人是被州和當地警察開槍打死,占總數的55%。(見注32)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監獄,其人均囚犯是全世界最高的。據埃菲社2007年12月5日報道,美國司法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最近30年間,美國囚犯人數增加了500%。2006年,監獄共關押了超過226萬犯人,比2005年底增加了2.8%,是過去6年來最高的。美國人口僅占全世界人口的5%,而囚犯占全球囚犯總數的25%。平均每10萬美國居民中就有751名囚犯,遠遠高于其他西方國家。(見注33)在囚犯中,有96%的罪犯刑期在1年以上,這意味著每200名美國居民中就有1人在監獄中服刑1年以上。(見注34) “9·11”事件后,美國的重新犯罪率不斷上升。據統計,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囚犯獲釋后在3年內會重新犯罪,每3個釋放犯中就有2名會被重抓,其中40%會重入監獄。
美國監獄的虐囚現象很普遍。據美國司法部2007年12月統計,全美在押犯人中共有60500名罪犯遭遇過性侵犯,占罪犯總數的4.5%。有2.9%的罪犯被管理人員侵犯,0.5%的罪犯遭受其他罪犯和管理人員的雙重侵犯,全國大約有0.8%的罪犯因性侵犯而受傷。(見注35)美國政府2007年1月16日發布的報告承認,在全國5個監獄中,被懷疑為非法移民的人受到虐待,這違背了人道原則。(見注36)據《華盛頓時報》2007年12月17日報道,西得克薩斯關押少年犯的監獄對犯人進行性侵犯、毆打,并不給犯人及時醫治,揭發其罪行的人受到打擊報復。該事件被曝光數月后,監獄狀況仍未得以改善。(見注37)2008年1月,佐治亞州7名犯人對獄警和管理人員提出團體訴訟,控告他們在2005年10月至2007年8月間虐待囚犯,用警棍、特制手套毆打犯人,揪住犯人的頭撞墻等。報道稱,在該州其他監獄還有40多名犯人告發類似案件。獄方把犯人衣服扒光固定在鐵床或鐵椅上,在48小時之內不給他們食物和水,也不讓他們上廁所,已有2名犯人因此喪生。(見注38)美國監獄獄警普遍使用泰瑟槍。大赦國際2007年報告稱,自2001年以來,美國已有230人死于泰瑟槍。2006年7月,科羅拉多州加菲爾德縣監獄被指控經常用泰瑟槍電擊或用胡椒噴霧劑對付犯人,然后把他們綁在椅子上,讓他們幾個小時保持非常難受的姿勢。8月,該州阿拉珀霍縣監獄囚犯勞爾·加列戈-雷斯,因敲打牢門并大聲叫喊而被獄警綁在椅子上用泰瑟槍反復擊打致死。
美國監獄犯人因感染艾滋病、醫療設施不全等致死事件經常發生。據美國司法部2007年9月公布的報告,到2005年底,美國聯邦和各州監獄關押的犯人中,有22480名被感染或確認患有艾滋病。其中,大約有5620名罪犯確認患有艾滋病。2005年,州監獄中有176名犯人死于艾滋病,聯邦監獄中有27名犯人死于艾滋病。(見注39)據《洛杉磯時報》2007年9月20日報道,加利福尼亞州監獄因存在醫療延誤等問題,導致2006年共發生426例死亡事件。其中,18例死亡事件被認為是可以避免的,48例被認為是可能避免的。2007年4月14日,在邁阿密的一所監獄里,41歲的囚犯魯道夫·拉莫斯因患有糖尿病而大小便失禁,在長達一周的時間里,被自己的糞便包圍,獄方明知他的身體狀況,卻未給予及時治療,造成其死亡。(見注40)
美國司法的公正性越來越遭到人們的質疑。據統計,自1989年首次引用DNA技術以來,全美已有209人經過DNA技術測試被證明無罪,這些人在宣判無罪之前平均已服刑12年,他們在被判刑時的平均年齡為26歲,其中15人曾被判死刑。(見注41)美聯社2008年1月3日報道,得克薩斯州一位名叫查爾斯·查特曼的男子,1981年因惡性性侵犯被判服刑99年。在他被監禁26年后,經過新的DNA測試,被無罪釋放。他已成為達拉斯縣自2001年以來因DNA測試而被釋放的第15名犯人。(見注42)
三、關于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
美國公民享有的個人自由和權利正在逐步縮小。
2007年8月3日和4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通過了《保護美國法》,允許美國政府不經特別法庭許可,就可以對境內“恐怖嫌疑人”進行竊聽,還允許情報機構對經由美國境內設備轉接到境外“恐怖嫌疑人”的通信進行竊聽。(見注43)據《華盛頓郵報》2007年3月10日報道,在2003年至2005年期間,聯邦調查局根據國家安全條款,在沒有法院監督的情況下,獲取超過52000人的個人信息。美國韋里孫通信公司透露,美國聯邦調查局要求通信公司提供顧客信息,不僅包括顧客的電話記錄,還包括與該顧客通話的所有人的信息。該公司曾在“緊急情況”下向聯邦調查局提供了720次信息,包括網址和電話記錄。其間,在聯邦機構持有傳票或法庭命令的情況下,還提供了9.4萬次信息,主要用于包括反恐在內的多種調查。(見注44)2007年8月23日,美國國家情報總監邁克爾·麥康奈爾透露說,目前,美國境內根據對外情報檢查法庭授權受到監聽的不超過100人,境外有數以千計的人受到監聽。(見注45)美國聯邦調查局將耗資10億美元,建立名為“識別下一代”的全球最大的公民特征數據庫。屆時,聯邦調查局將具有空前的能力去識別在美國本土和海外的個人。這引起了美國公民對不必要審查的擔心。據統計,政府部門非法電子監視,使上百萬人敏感的個人信息處于風險之中。2006年就發現有477起入侵政府數據庫的案件。(見注46)2007年,有1.62億份個人數據被盜或丟失,是2006年的3倍多。(見注47)7月,美國國土安全部開展了監視網計劃,撥款400多萬美元在圣保羅、麥迪遜(威斯康星州)和匹茲堡等城市架設了175個攝像頭。國土安全部還斥資數億美元,在全國各地同步安裝大量的新監視系統。這些加速了美國“監視社會”的形成。(見注48)
工人結社權利受到限制。據報道,2006年美國工會會員數減少了32.6萬人,只有12%的雇員為工會會員,比1983年減少了8%。由于雇主百般阻撓使得53%的人不能加入工會。(見注49)據人權觀察報告稱,沃爾瑪公司嚴重違反勞動法,以懲罰甚至開除相威脅,阻止工人成立工會,并對員工進行非法監視。(見注50)
在美國,金錢是政治的“母乳”,選舉是有錢人的“游戲”,凸顯美國民主的虛偽性。2008年總統選舉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參加美國總統選舉的“金錢門檻”越來越高。據埃菲社2007年5月18日報道,打算在2008年競選美國總統的大約20多位政治人士中,至少有10位民主黨或者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是百萬富翁。據法新社2007年1月15日報道,2008年總統選舉將成為歷史上耗資最多的一次選舉。2004年總統選舉花費了6.93億美元,當時曾是歷史最高。據估計,今年的總花費可能將達到10億美元左右,最近《財富》雜志預測花費將提升到30億美元。民主黨一名主要參選人在2007年共籌集到1.15億美元,該黨的另一名主要參選人籌集到1.03億美元。共和黨一名主要參選人擁有1270萬競選資金。該黨另一名主要參選人是個富商,他為自己的競選活動出資1700萬美元。在2007年國會選舉中,共和黨為縮小在籌集競選經費方面與民主黨的差距,決定吸引更多富人參加競選,一些富有的共和黨人已經個人花了10萬至100萬美元不等的錢支持共和黨競選。據估計,在紐約州第20區競選的每個候選人至少需要花300萬美元。(見注51)
“金錢競賽”滲透到美國各種競選活動中。據有關組織統計,在2005年至2006年,全美各州高級法院法官候選人為競選共籌款3400萬美元。2007年,賓夕法尼亞州最高法院競選兩名新法官,候選人破紀錄地籌集競選經費680萬美元。(見注52)一些國會議員候選人當選后為給予自己政治捐款的公司爭取利益。據《華盛頓郵報》2007年12月10日報道,僅國會多數黨領袖單獨或與其他議員聯名提出的專項撥款議案總金額高達9600萬美元,其中一項就達980萬美元,許多專項撥款將使曾支持其競選的特殊利益集團獲利。2007年11月,美國國會通過4710億美元的國防部預算后,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聯邦議員為曾給予其競選捐款的公司贏得了一個800萬美元的專項撥款。另外,還有20名新當選國會議員為特殊利益集團獲得了專項撥款數額,其中最少的有800多萬美元,多的高達1800多萬美元。(見注53)
一些公司為獲取利益,資助一些美國政要及其他政府公職人員旅行。據統計,2007年前8個月美國議員接受的資助旅行金額已超過了2006年全年的總數,近190萬美元。(見注54)據《今日美國報》2007年8月23日報道,該報審查了近12個月600多份美國聯邦政府官員旅行的報告,發現超過200次旅行是由相關公司或貿易協會組織的。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兩位主席自2002年以來有近30次旅行全部或部分由相關貿易協會或制造商資助,金額達6萬美元。
美國政府操縱新聞。2007年10月23日,美國聯邦緊急措施署炮制了一場有關加利福尼亞州火災假新聞發布會,該署工作人員冒充記者,在15分鐘內向主持人提了6個問題,美國各電視臺播出了這則消息。在《華盛頓郵報》揭穿了這場鬧劇后,該署還為自己制作虛假新聞的行為辯解。(見注55)4月24日,美國陸軍女兵杰西卡·林奇和美國陸軍特種部隊“游騎兵”士兵帕特·蒂爾曼的哥哥一起向國會作證,譴責了五角大樓的欺騙行為,指責五角大樓將她與蒂爾曼的可怕經歷杜撰成為虛假的英雄事跡,抨擊政府就這件事說謊。(見注56)
四、關于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
美國公民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沒有得到應有的保障。
美國貧困人口不斷增加。據美國人口普查局2007年8月公布的統計數據,到2006年底,美國貧困人口的比率為12.3%,即有3650萬人、770萬個家庭生活在貧困中,幾乎相當于每8個美國人中就有1人生活在貧困中。密西西比州的貧困率高達21.1%。(見注57)美國主要城市的貧困率為16.1%,都市之外貧困率為15.2%,南部區貧困率為13.8%。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為19.8%,幾乎每5人中就有1人生活在貧困中。(見注58)
美國最富有人的財富近年來迅速膨脹,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據統計,最富有的1%的人占2005年美國全部國民收入的比率由2004年的19%增加到了21.2%,而處于美國下層50%的人占全部國民收入的比率由2004年的13.4%降低到了12.8%。(見注59)2006年美國除自身居住的房產之外的家庭凈資產達到500萬美元以上的“超級富裕”家庭較前一年增加了23%,由93萬個增加到114萬個。(見注60)身家超過10億美元的富翁由1985年的13人增加到1000多人。(見注61)美國大公司老板2006年的平均年收入超過1000萬美元,是一般美國人工資的364倍,他們工作一天的收入幾乎相當于普通人工作一年的收入。(見注62)
過去5年是美國經濟發展相對強勁的年頭,卻有數百萬美國人的境況比以前更糟了。美國人工資支出在國內生產總值中降到自1947年有政府記錄以來的最低點。處于工作年齡段家庭的平均收入5年來連續下降,比以前減少了17%。(見注63)據2007年9月對美國人壓力狀態的一項全國性調查顯示,金錢和工作是近四分之三美國人最大的壓力來源。在接受調查的1848名成年人中,51%的人擔心住房開支。購房是西部61%的居民和東部55%的居民“非常重要或相當重要”的壓力來源。(見注64) 據美國政府最新的報告顯示,1999年至2004年間,年齡在45歲至54歲之間的美國居民的自殺率大約上升了20%,達到了自有統計開始、25年以來的最高點。(見注65)
美國城市饑餓、無家可歸者大量增加。據美國農業部2007年11月14日發布的報告,2006年,全美至少有3550萬人挨餓,比上年增加39萬人,其中有1100萬人生活在“極低的食品安全狀態”(見注66)。據美國市長會議發布的2007年美國23個城市饑餓和無家可歸情況調查,有16個城市要求得到食品緊急救助的申請比上一年增加,平均增長率達到12%,底特律食品緊急救助的申請增加了35%。在13個城市中有15%帶小孩家庭的緊急救助要求被拒絕。在接受住房調查的20個城市中,申請緊急收容或臨時住房的人數在2007年增加至193183人。巴爾的摩縣在2007年向當地政府申請租房補貼的人比上年增長30%。(見注67)據估計,目前全美無家可歸者約為75萬人。(見注68)洛杉磯縣有73000多人無家可歸(見注69),菲尼克斯市有7000至1萬人無家可歸,還有3000人無法得到政府的收容。(見注70)新奧爾良有12000人無家可歸。(見注71)加利福尼亞州有近5萬退伍軍人露宿街頭(見注72)。無家可歸者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研究表明,無家可歸者的平均壽命為42歲至52歲,他們中間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見注73)在美國許多城市的性犯罪者中,無家可歸的人比例很高。波士頓136名高危險的犯罪者中三分之二沒有永久住址,紐約市有100多名性犯罪者注冊在兩個無家可歸者中心。(見注74)
美國沒有醫療保險的人越來越多。據路透社2007年9月20日報道,美國人口普查局稱,2006年全美沒有醫療保險的人數為4700萬。而美國家庭組織稱,實際上,在65歲以下的美國人中,有近9000萬人在2006年到2007年之間(或其中某些時間段)沒有醫療保險,占總數的34.7%,(見注75)其中19歲至29歲的年輕人有1000多萬無醫保。(見注76)在得克薩斯州沒有醫療保險的比例高達23.8%,亞利桑那州為20.6%,佛羅里達州為19.7%,佐治亞州為19%。(見注77)2006年,美國普通家庭的醫療保險費比2005年上漲了7.7%,達11480美元,在享受醫療保險的人口中,由公司提供保險的只占59.7%,比上一年降低了0.3個百分點。(見注78)同時,家庭收入達不到貧困標準而沒錢看病的人口,從1998年的4.2%上升到2006年的5.8%。(見注79)
五、關于種族歧視
種族歧視在美國根深蒂固,一直是美國的一大社會痼疾。
黑人和其他少數族裔處于美國社會的底層。據美國人口普查局2007年8月公布的統計數據,2006年,中等收入的美國黑人家庭收入為31969美元,為中等收入白人家庭的61%,西班牙裔中等收入家庭的收入為37781美元,為中等收入白人家庭的72%。(見注80)黑人、西班牙裔生活貧困和沒有醫療保險的比例都大大高于白人。2006年,美國黑人的貧困率為24.3%,西班牙裔為20.6%,而白人的貧困率為8.2%。2006年全美黑人沒有醫療保險的比例由2005年的19%上升到20.5%,西班牙裔的比例上升到34.1%,總計1530萬人,而白人沒有醫療保險的比例是10.8%。(見注81)黑人和西班牙裔患艾滋病等各種疾病的比例高。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在2001至2006年間,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被確診的3269名艾滋病患者中,有80.7%是黑人。(見注82)黑人患艾滋病的幾率將近白人的7倍。(見注83)一份來自專門從事少數種族研究的機構--政治和經濟聯合中心的報告揭示:在社會經濟地位上升的行列中,白人家庭是黑人家庭的兩倍多;反之,在收入下降的行列中,黑人家庭是白人的兩倍多。(見注84)
少數民族在就業和工作方面遭到歧視。據美國勞工部統計,2007年11月美國黑人的失業率為8.4%,是白人(4.2%)的兩倍,西班牙裔的失業率為5.7%,黑人、西班牙裔的失業率都遠高于白人。(見注85)皮尤研究中心2007年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67%的黑人認為,黑人申請工作會受到歧視。(見注86)據美國就業機會均等委員會統計,2006年該委員會共收到關于平等就業歧視方面的指控75768件,其中27328件涉及種族歧視,占35.9%。(見注87) 從2003年開始,4名耐克鎮黑人員工控告運動用品生產商耐克,指控店鋪經理以種族歧視字眼稱呼他們,安排他們做低薪職位,更多次誣告黑人盜竊,又加派保安監視黑人員工及顧客。(見注88)2007年3月的一份起訴書顯示,全美最大的藥品連鎖店沃爾格林公司對數千名黑人雇員有普遍的種族歧視,并以種族來決定雇員的委派和提升。(見注89)
美國教育領域種族歧視嚴重。據報道,美國公立中小學校的規章制度對黑人學生更嚴格,黑人學生因不守紀律受處罰的比例比白人學生高出很多。在新澤西州,非洲裔學生因違紀被開除的人數是白人學生的60倍;在明尼蘇達州,非洲裔學生被停學的是白人學生的6倍;在艾奧瓦州,非洲裔學生在公立學校中只占5%,卻占被停學學生的22%。(見注90)2006年8月2日,耶拿中學的一名黑人學生在一次學生集會上問學校的管理層,黑人是否可以坐在白人經常聚集的樹下,他得到了肯定的答復。但是第二天,這棵樹上就被3名白人學生掛上了昔日南方種族主義最臭名昭著的標志--絞索。(見注91)據《紐約時報》2007年10月23日報道,在紐約的布魯克林區,一位黑人高中校長通過郵件收到了一個套索,郵件上寫著“白人的永久統治”。一位哥倫比亞大學的黑人教授,被人在辦公室門上掛上了套索。美國麥卡萊斯特學院、三一學院和惠特曼學院都出現了學生穿著具有種族歧視意味的服裝參加派對的事情。麥卡萊斯特學院的一次派對上一名學生假扮黑人,脖子上套著絞索。(見注92)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2007年哥倫比亞大學還出現了針對猶太裔的納粹標記威脅。
司法領域種族歧視觸目驚心。據美國全國都市同盟2007年發布的《2007年美國非裔狀況》報告,黑人(尤其是男性)與白人相比,有更高的比例被確認有罪并獲更長的刑期。黑人被囚禁的比率是白人的7倍。(見注93)與白人相比,黑人犯非法販賣毒品罪,即使犯罪情況相同,仍將會比白人大10倍的可能被關進監獄。(見注94)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顯示,到2006年底,每10萬黑人中有815人被關在監獄,西班牙裔的比例是每10萬人口中283人,白人的比例是170人。據美國司法部司法統計局2007年12月公布的統計,到2006年底,在美國各州和聯邦監獄服刑的犯人中,黑人達56萬多,占總數的37.5%,西班牙裔和拉丁裔30.8萬人,占20.5%,其中黑人男子在押犯的比率高達每10萬人口3042人,是美國總人口在押犯比率(每10萬人口501人)的6倍多,西班牙裔男子在押犯的比率也高達每10萬人口1261人。據統計,美國30至34歲的黑人男子中,8%的人被關押在監獄,而同年齡群的白人男子在押犯的比率只有1.2%。(見注95)在美國,終身監禁在不同膚色的青年人中所占比例很不相同,黑人青年人被判處不允許假釋的終身監禁的比例是白人青年人的10倍。在加州,這個比例更達到了20倍。(見注96)
司法當局對黑人和白人采取雙重標準。據美聯社報道,在“耶拿六人案”中,6名黑人青少年因為毆打一名白人同學被捕,其中5名以謀殺未遂罪被起訴,引起了只有大約3000人的耶拿小鎮上約2000名大學生的集會抗議。(見注97)而兩名白人中小學女教師色誘6名黑人小男生與其發生性關系被曝光,卻不約而同地交保釋放。(見注98)
少數族裔是仇恨犯罪和暴力兇殺犯罪的最大受害者。據美國聯邦調查局2007年11月公布的報告,2006年全美共發生仇恨犯罪7722起,上升接近8%,其中51.8%是基于種族歧視的犯罪,針對穆斯林的仇恨犯罪增加了22%,對西班牙裔的仇恨犯罪增加10%。(見注99)2007年紐約市仇恨犯罪案件較上年更上升20.9%。(見注100)而洛杉磯縣2006年發生的512起仇恨犯罪中,68%的起因是種族問題。(見注101)據美國司法部2007年8月公布的報告,黑人占美國人口的13%,但在2005年全美發生的非致命暴力犯罪受害者中,15%是黑人,兇殺案受害者中,49%是黑人。(見注102)
六、關于婦女、兒童的權利
美國的婦女、兒童狀況堪憂。
美國女性人口占全美總人口的51%,但在目前第110屆美國國會中,女議員只有86名,其中參議員16名,占16%;眾議員70名,占16.1%。截至2007年12月,在美國州一級行政職位上任職的女性有76人,占24.1%;在州議會中,女性占23.5%。截至2007年9月,在全美3萬人口以上的1145個城市中,共有185名女市長,占16.2%。(見注103)
美國婦女在就業方面普遍受到歧視。據美國就業機會均等委員會統計,2006年該委員會共收到基于性別方面的就業歧視的指控23247件,占30.7%。(見注104)據報道,超過160萬婦女加入了對美國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公司的共同起訴,她們指控該公司在薪酬和職位升遷上存在性別歧視。(見注105)婦女的平均收入低于男性。據美國人口普查局2007年8月公布的統計數字,15歲以上的美國女性2006年的收入為32515美元,男性為42261美元,女性為男性的77%。(見注106)
婦女的貧困率較高。據統計,到2006年底,18歲以上單身女性中,有558萬多人生活貧困,占該類人群總數的22.2%;有410萬個單親女性家庭生活貧困,比率達28.3%,均大大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見注107)美國少數族裔婦女貧困交加。美國“再生育權利中心”的一份報告指出,美國產婦死亡率在全世界排第30名,而其中非裔婦女比例是白人的4倍。非裔婦女感染艾滋病和性病的比例分別是白人婦女的23倍和18倍。在貧困婦女人口中,非裔、西裔、印第安裔和亞裔分別占27%、26%、21%和13%,而白人占9%。
美國婦女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據美國全國婦女組織的一份報告統計,全美每年約有1400名婦女因其丈夫或男朋友的暴力致死。據估計,每年遭毆打的婦女高達200萬-400萬。報告稱,婦女受攻擊的概率是男人的10倍,特別是單身、離異、低收入和少數族裔婦女更易遭攻擊或強奸。貧困線以下家庭發生的針對婦女施暴案件是普通家庭的5倍。另據統計,在美國,有37%的婦女曾因遭受家庭暴力而接受急癥治療,30%的懷孕婦女曾遭受丈夫或情侶的暴力,50%的男人經常攻擊女人和孩子,74%的工作婦女曾遭受同事的暴力。據美聯社報道,美國的家庭暴力蔓延到工作場所。伊薇特·凱德在工作場所被與她分居的丈夫點燃,身體60%的面積嚴重燒傷。(見注108)
婦女在工作場所和軍營里受到性侵犯的事件頻繁發生。據統計,2006年美國就業機會均等委員會共收到有關性騷擾方面的指控12025件,其中84.6%的是女性提出來的指控。(見注109)據美國全國婦女組織的一份報告統計,美國每年約有13.2萬名婦女報告曾遭強奸或強奸未遂,另有2-6倍的人沒有報告。2004年,美國負責調查軍隊犯罪案件的部門總共收到約1700起性騷擾指控,其中1305起為強奸罪指控。加利福尼亞大學在3000名退伍女兵中進行的調查顯示,其中有1/4的人因在軍中受到性騷擾而留下后遺癥。(見注110)另據《紐約時報》報道,駐伊美軍中的大量女兵面臨軍中性創傷和戰斗創傷的“雙重打擊”。(見注111)斯威夫在伊拉克曾遭到同部隊多名軍官的強暴,而當她等待上級授權以控告這些軍官時,部隊卻命令她和幾個曾經侵犯過她的軍官一起轉移;(見注112)瑪麗塞拉·古斯曼在參加伊利諾伊州一個軍事基地的訓練時遭到一名軍官的強暴,事后她試圖揭發時,部隊卻以其“通過不正當方式對待上司”為由罰她做俯臥撐,她4次揭發,但均無人關注;(見注113)皮克特19歲時隨部隊到尼加拉瓜,曾遭到上司的性侵犯而不敢報告。(見注114)
美國監獄關押著越來越多的女性犯人,其處境險惡。據美國司法部2007年12月公布的統計數字,2006年之前的5年間,美國聯邦和各州監獄關押的女性犯人人數呈加速增長態勢,平均每年增加2878人,2006年女性犯人總數達112498人,比2005年增加4.5%。(見注115)據大赦國際2007年報告,美國監獄中男看守可以對女囚進行全身搜查,可以監視女囚洗漱換衣。大多數州允許男看守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進入女監。
美國兒童狀況不佳。據《休斯敦紀事報》報道,聯合國對全球21個富裕國家做的調查顯示,美國富裕程度領先,但兒童福利狀況卻排名最后。在兒童健康和安全方面,美國均排名倒數第一。據統計,到2006年底,全美共有1280萬18歲以下的兒童生活在貧困中,占17.4%,兒童占美國全部貧困人口的35.2%,女性單親家庭的兒童生活貧困的比率更高達42.1%。(見注116)越來越多的兒童沒有醫療保險。據統計,到2006年底,全美18歲以下兒童沒有醫療保險的人數上升到870萬人,比2005年增加11.7%,兒童沒有保險的比率達19.3%。(見注117)兒童無家可歸者人數增多。據美國市長會議2007年12月發布的2007年美國23個城市的饑餓和無家可歸情況調查,在2007年,有孩子的家庭成員占了使用緊急住所人口的23%,10個城市報告有孩子的家庭要求緊急住所救助的增加了。(見注118)據美國聯邦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說,2004年美國的嬰兒死亡率達千分之七,而其中黑人嬰兒死亡率又是白人嬰兒的2.5倍。美國嬰兒存活率排名遠落后于其他發達國家。(見注119)據報道,一個得到72%的民眾支持、旨在幫助貧困兒童的“兒童健康保險擴充法案”在2007年被總統否決。(見注120)
美國青少年學生受侵害的現象嚴重。據美國司法部2007年12月公布的全美學校犯罪情況報告,2005年每千名12歲以上的美國學生中,有57人是暴力和財產犯罪的受害者。2005年7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全美共發生14起與學校相關的涉及學齡兒童的兇殺案。2005年,25%的學生報告說,曾有人在他們接受調查的前12個月內在學校向他們兜售非法毒品;24%的學生報告說,學校存在黑幫團伙。(見注121)據報道,在巴爾的摩市的一些中學,很多學生帶刀等武器上學,從2007學年開始到2007年10月,該市的中學共發生216起導致學生被捕的暴力事件。(見注122)性侵犯在美國學校泛濫。據美聯社2007年的一份全國性調查,2001年至2005年,有2570名教育工作者因行為不檢點和實施性虐待而被處分,其中80%以上的受害者是學生。據美國國會的一項調查,全美5000萬名學生中有多達450萬人在幼兒園到12年級期間,曾遭學校人員性侵犯,平均每天發生3起性侵犯事件。(見注123)
美國青少年在訓練營遭虐待。美國國會發布的一份報告稱,美國數千名被送往訓練營受訓的青少年遭受過可怕的虐待,有些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美國政府調查人員說,虐待青少年的例子很多,包括強迫孩子們吃掉自己的嘔吐物,不給飯吃,強迫他們躺在有大小便的地上,毒打或腳踢。有個男孩被迫用自己的牙刷清洗廁所,然后再刷牙。死于潰瘍穿孔的16歲的阿倫留下的日記顯示,20天里曾有14天沒吃東西,卻被迫每天遠足13到16公里。偶爾給的食物是生扁豆、蜥蜴和蝎子等。阿倫的父親說,兒子在訓練營的這段時間里,從頭到腳全身都被打遍了。14歲的馬丁·李·安德森在訓練營里被衛兵堵住嘴,迫使他吸入氨氣而死亡。(見注124)
美國有數以百萬計的未成年少女淪為性奴隸。據美國司法部統計,有10萬到300萬不滿18歲的美國青少年被卷入娼妓行業。另據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報告,在所有被強迫妓女中,多達40%屬于未成年人。
美國兒童得不到司法保護。美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對青少年判處死刑的國家之一,且迄今仍有一些州對死刑判決沒有最低年齡限制。美國比其他國家有更多的青少年被判終身監禁。據人權觀察和大赦國際的共同研究顯示,2005年,全美有9400名未成年人被監禁,其中2225人被判處終身監禁。在這些人中,高達16%的人在13歲到15歲之間。(見注125)目前被判處終身監禁且不得假釋的青少年達2387人。(見注126)其中,加州監獄里關押著227人,賓夕法尼亞州則為433人。青少年犯罪常常受到與成年人同樣的處罰。《華盛頓郵報》報道,據粗略估計,全美每年有約20萬青少年犯人被直接移送或轉送到成年人系統即刑事法院審判,每天有大約7500名青少年被關押在成年人的監獄里。(見注127)有色人種和貧困家庭的孩子更易遭此厄運。2000年,薩福克大學法學院青年司法中心指出,非裔美國青少年僅占全美青少年人口的15%,被監禁的非裔青少年卻占被監禁者的46%,其中52%的人受到的是成人法庭的審判。黑人兒童受監禁的人數是白人的5倍。拉美裔和土著青年被關入教養所的人數是白人的2.5倍。(見注128)許多六七歲的小孩也會因為一些無足輕重的過失而遭罪犯待遇。據報道,7歲的杰勒德僅僅因為在自家門前坐在越野摩托車上而被捕,被手銬銬在一張椅子上兩個小時,原因是該市禁止使用這種車輛。(見注129)僅佛羅里達州就有超過4500名11歲以下的兒童受到犯罪指控。該州6歲女孩沃森因攻擊一名老師、擾亂學校秩序和抵抗學校保安等罪名被逮捕,并受到指控。(見注130)
七、關于侵犯他國人權
美國在侵犯他國主權、踐踏別國人權方面劣跡斑斑。
美軍入侵伊拉克制造了當今世界最大的人權悲劇和人道主義災難。據報道,自2003年美軍入侵伊拉克以來,已經有66萬人喪生,其中伊拉克平民占99%,平均每天死亡450人。而據《洛杉磯時報》統計,目前伊拉克平民死亡人數已超過100萬。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伊拉克有100多萬人流離失所,約一半是兒童,有7.5萬名兒童在難民營或臨時避難所棲身,76萬名小學生缺課。據報道,有美國國務院背景的“黑水”保安公司2007年9月16日在伊拉克無故槍殺17名伊拉克平民,(見注131)而美國務院給予“黑水”公司豁免權(見注132)。另據伊拉克政府調查發現,“黑水”公司在此之前已殺死21名伊拉克人,打傷27人。美國國務院的調查也顯示,“黑水”公司2007年在伊拉克卷入了56起槍擊事件,而美國國會的調查報告指出,2005年以來該公司在伊拉克卷入了近200起槍擊事件,其中84%屬亂開槍。據美聯社報道,一架美軍“阿帕奇”直升機2007年10月23日在巴格達以北的薩邁拉附近向一群被認為埋設路邊炸彈的人群開火,打死至少11人,其中包括6名伊拉克平民。但據當地警方和目擊者稱,共有14位平民被打死。(見注133)美軍第501步兵團第1營的軍官為了增加狙擊手的“殺人”數量,制定了用武器當“誘餌”的計劃,讓狙擊手見到有人撿起武器就開槍,致使許多平民被誘殺。(見注134)
美軍還在阿富汗的反恐戰爭中濫殺無辜。據《華盛頓郵報》2007年5月3日報道,美軍曾在一周內造成51名阿富汗平民遇害。(見注135)阿富汗一個人權委員會報告稱,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用機槍向一群群的旁觀者和車輛開火,一路開槍行進了10英里,造成12名平民死亡,其中包括1名嬰兒和3名老人。(見注136)
美國在國際人權問題上一貫奉行雙重標準。美國動輒向別國施壓,要求別國向聯合國人權特別報告員發出永久訪問邀請,自己卻從未發出過邀請。美國一方面要求別國遵守特別訪問通行規則,即特別報告員可在不受干涉和監視的情況下訪問任何地點,與任何人交談,自己卻不遵守該通行規則,曾拒絕多名特別報告員聯合訪問關塔那摩灣軍事基地的要求。
美國迄今不承認發展權為人權的一部分。美國雖然在1977年簽署了《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但至今沒有批準該公約。美國宣稱重視保護婦女兒童權利,但簽署《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已27年卻遲遲不批準,是目前聯合國成員國中僅存的7個尚未批準該公約的國家之一;簽署《兒童權利公約》12年后仍未批準,而該公約現在已有193個締約國。2007年3月,《殘疾人權利公約》開放簽署后,世界許多國家對該公約持積極態度,到2007年12月已有118個國家簽署、7個國家批準,但美國既不簽署也不批準。
尊重和保障人權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成果和現代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和時代進步潮流的一個重要主題。各國都有責任為促進和保護本國的人權作出努力,都應在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基礎上促成國際合作。任何國家都無權自詡為人權的化身,將人權作為對別國進行干涉、施壓和實施自己戰略利益的手段。美國將自己凌駕于其他國家之上,年復一年地發表《國別人權報告》對其他國家的人權狀況指手劃腳,而對其自身存在的嚴重的人權問題卻熟視無睹,這不僅不符合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而且暴露了其在人權問題上的雙重標準和虛偽本質,客觀上也損害了美國的國際形象。我們奉勸美國政府正視自身的人權問題,停止在人權問題上搞雙重標準的不明智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