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晚7點半,博東606室,一場由潘慎老先生帶來的精彩講座,給在場的中文學子以知識的拓展和深刻的啟迪。潘老已80高齡,系中華詩詞學會理事,太原師院教授,曾是語言學大師呂叔湘的弟子,對語言學、文學、古典詩詞、古代文學以及湖南江永女書都頗有研究。
潘慎老先生向在場的聽眾講解了詩詞的賞析,詞的格律以及湖南江永女書。在詩詞賞析方面,潘老贊同董仲舒“詩無達詁”的觀點,即《詩經》無絕對正確的解釋,其他著作同是如此。他教導學生做學問要有自己的觀點,不要過于迷信專家。對于詞的格律,潘老指出詞的音樂性是不可缺失的,并認為現代詩歌平仄的消逝是一種退步的現象。最后,潘老向聽眾介紹了一種特殊的文字----湖南江永女書,并展出女書的字體和蚊形字體供聽眾觀賞。目前,國內像潘老一樣能書寫、誦讀女書的學者并不多。學術界上對女書的起源一直頗有爭議,潘老經過多年的研究,并根據盤瓠的傳說推測出女書可能是母系社會的文化。
“風趣幽默,博學多才,個性鮮明。”這是聽眾對潘老的評價。潘老在文革期間雖曾歷經風霜,但卻未曾減弱對生活的熱情,精神狀態極佳。他認為“本事是自己的”,人要善于推銷、標榜自己,狂妄一點也無妨。“登壽眉學,術尚崢嶸。詞律吟擅推第一。女書書道獨稱雄。無愧對江東。”這是潘老的自題詩,也是他的人生寫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