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創業時間不長,從事的職業也不特別,但幾乎經歷了初創者可能碰到的所有難題,所以,我喜歡稱呼自己為‘非典型創業者’。” 簡會孟說。
今年6月將從閩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畢業的簡會孟,已經是一家室內裝飾公司的負責人。從2019年5月注冊至今,這家公司剛滿周歲。
創業難么?“特別難,尤其是初期的時候,每一天都在巨大的焦慮中度過。”談及這一年的創業經歷,簡會孟滿臉苦笑,“我覺得我不斷向后的發際線,就是被‘創業’這個‘毛孩子’給薅出來的。”
懷抱著對設計的熱愛,從上大學的第一天開始,簡會孟就在琢磨著,怎樣把自己設計的東西賣出去:“嘗試過兜售自己設計的小商品,也承接過簡單的設計業務,在經過兩年專業基礎知識學習和原始資金積累,我在大三時決定走上室內裝飾的創業道路。”
可是,真正開始創業運營后,簡會孟才發現之前賺到的資金只是“杯水車薪”,遠遠不足以支撐一個公司的正常運轉,哪怕這個公司的員工只有他與合伙人兩個人。“水電、租金,每一天都要花錢,而我們沒錢、沒項目、沒入賬,這樣的‘三無’青年要怎么繼續創業路?”身邊不斷有人勸他放棄, “但是越不被人看好的事情,越激勵著我把它做好。”他說。
在學校大學生創業創新中心和輔導員老師的幫助下,簡會孟申請到了校大學生創業基金幫扶,并得到銀行的小額信用貸款,還爭取到了朋友間多位“意向合伙人”的資金入股。好不容易籌集到了錢,簡會孟又開始為工程項目發愁。在多次被拒絕和不懈爭取下,他終于得到了漳州城市職業學院改建化學藥品報廢倉庫的信息并成功競標。這是他人生中第一個獨立操作的項目,讓他興奮得徹夜未眠。
“當我帶著圖紙來到施工現場時才知道,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簡會孟發現,工地自有一套運行規則,專業課上所學的知識幾乎失靈。怎么挖土、怎樣鋪磚,常年在工地打拼的建筑工人們自覺經驗老到,有時并不愿意按照施工圖紙來做。雖然簡會孟是他們的監理設計師,但在說明既定方案的可行性上,這個毛頭小子沒有任何威懾力。
“怎么辦?只能不停溝通協調,我必須確保項目質量不能出一絲紕漏。”一點點修改、一點點融入,短短一個月的施工周期里,簡會孟每天都泡在工地現場,指導技術工人操作、協調爆管等各類突發難題,晚上回家時常常滿頭滿臉的灰和疲憊。
不斷地出錯和糾正下,工程最終順利通過驗收。結賬時他卻發現,這一個月不但沒賺錢,還因為沒有預留出突發耗損經費而自掏腰包貼了好幾千元。“當時特別難受,但想想,創業不就是不斷試錯、不斷積累和提升的過程么。”第一次“試水”,讓簡會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也重新找到前行的方向。不久,他就成功拿下了室外電動車停車場改造、黨建活動室改建、電子信息室改造等多個項目。“盡管每個項目的標的都不太高,但積少成多,我都把它們看做是積累經驗的寶貴機會,全力以赴完成。”
就在一切逐步走上正軌、公司終于開始盈利的時候,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了。“做了一半的項目被迫停工,墊資無法及時回籠,工人們也都散了,我又回到了缺資金、缺勞力、缺項目的狀態。”收拾行囊回到南靖家中,簡會孟很快從短暫的低谷情緒中恢復過來。“不怕,我可以重新再來。”
觀察到家鄉茶葉受疫情影響滯銷,他開始搗鼓起直播賣茶,“這幾個月在家,我和朋友設計完成了一個茶主題的電商平臺,目前正在跟抖音、快手等平臺協商短視頻合作事宜。等到疫情結束,我會在繼續從事裝飾行業的同時,拓展電商業務,希望能打通更多的創業通路。” 在簡會孟看來,這些創業經歷都將成為他成長路上的“試金石”,“沒有一夜暴富,也沒有一蹶不振,創業,就是一個百煉成鋼的旅途。” 他說。 ⊙本報記者 蔡柳楠
2020-05-18 03專題
http://zzxww.com/pc/content/202005/18/content_20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