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蘇水梅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近期,有讀者向本報反映,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時焦慮萬分,忍不住和孩子怒吼,母子關系緊張,不知道該怎么辦?記者在走訪中發現,“輔導作業焦慮”目前已成為眾多家長的難題,據相關統計,這種焦慮已成為影響親子關系、誘發家校矛盾的原因之一。
輔導孩子作業為何讓家長焦慮不已?為什么一輔導作業就忍不住要吼?緩解“輔導作業焦慮”的關鍵何在?是否有更好的方式能化解難題……針對這一系列引發許多家長共鳴的熱點話題,記者采訪了高校幼兒教育專家和一線教師,來聽聽他們是怎么說的。
在輔導孩子作業時,小學低年級家長一直是焦慮的“重災區”。“學歷高的家長也未必了解學齡兒童的思維特點。”閩南師范大學趙廣平說,家長由于缺少專業的兒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常識,可能會對孩子提出非專業的要求。從這個角度來說,家長輔導、批改孩子作業是不合適的。“但這個問題也與教師對作業的認識有關系,首先作業的價值是不容懷疑的,但關鍵是練習的效果。”趙廣平認為,目前孩子的作業包含了很多不必要的練習,給學生及家長造成了很多負擔。
趙廣平說,教師布置作業必須要適度,而且要有一定的針對性。教師既要了解學生的整體情況,也要了解個體情況。每個學生的情況不同,布置作業也應當有一定的彈性層次和區分。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和家長的作業壓力,緩解“輔導作業焦慮”。同時,家長也應該多了解學齡兒童的思維特點,交流時多以引導為主,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針對家長該如何緩解自己在輔導作業時的焦慮情緒,龍師附小龍文分校副校長宋阿芬老師給出了幾點建議:首先,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應急于求成,甚至存在攀比心理。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進行比較,這樣容易挫傷孩子的自信心。同時,家長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能把生活工作壓力所帶來的負面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其次,家長要容忍孩子作業偶爾的不完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難免出現錯誤,家長要允許孩子出錯,在孩子作業面臨困境時,不要一味地批評和責怪,應學會提醒孩子“不著急,慢慢來,理清思路”, 給孩子一些思考和訂正的時間。
“重要的是給孩子輔導作業前,要讓孩子先獨立完成作業,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宋阿芬說,要充分認識“陪伴”的意義,陪伴不是家長在陪伴孩子時,總盯著孩子做作業,一旦發現有字寫錯或不工整了,一邊幫著孩子涂擦,一邊批評、埋怨、責怪孩子。真正的“陪伴”應該是孩子遇到難題時,家長冷靜地分析,積極地鼓勵。如果題目實在太難,家長可以幫助分析,或者和老師溝通一下,看看孩子的思路是否有問題,然后再教孩子,直到讓孩子完全理解為止。
2020-5-28 11教育周刊
http://zzxww.com/pc/content/202005/28/content_20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