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新學期開學伊始,閩南師范大學在全校廣泛開展“弘揚時代新風,創建文明校園”,“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主題教育活動,多措并舉引導和教育師生文明用餐、節約糧食,讓節約成為一種校園餐飲新風尚。
解說:中午11點起,閩南師大各大食堂陸續迎來就餐的學生,同學之間有序排隊取餐,吃多少打多少,按需點餐,杜絕浪費,已經成為同學們就餐的好習慣。
同期聲:閩南師大學生謝慧黎:飯來之不易,為什么要浪費它呢?而且挺好吃的。
閩南師大學生:平時都是這樣點。
記者:一分多少錢?
閩南師大學生:就是7元左右,比較經濟一點,然后飯量就剛剛好,比較小適合一些,不太會浪費。
閩南師大學生:學校現在在推這個“光盤行動”,我們都會踐行。一般會吃的剛剛好就好了,不要說浪費太多糧食。
解說:飯吃完了,盤子光了,餐桌也不留殘羹剩菜。收盤前,不少學生還拿起手機對自己的“光盤”作品進行了記錄。
同期聲:記者:你在做什么?
閩南師大學生林祿泉:在“光盤”打卡拍照。
記者:為什么呀?
閩南師大學生林祿泉:參加我們學校組織的一個“光盤行動”的活動。
記者:那你現在拍完要怎么做?
閩南師大學生林祿泉:上傳到我們校學生會的微博上進行一個七天打卡,就是踐行我們這個“光盤行動”的理念。
記者:打卡完有什么獎勵?
閩南師大學生林祿泉:會有我們學校團委頒發的精美的一個小禮品。
記者:禮品重要還是吃完重要?
閩南師大學生林祿泉:當然是吃完重要,(這是)我們大學生在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習慣。
解說:陳煒森來自農村,從小干過農活的他對節約糧食有著更深的體會。他告訴記者,即便不打卡,他也是“光盤”的踐行者,這是作為新時代青年該有的精神境界。
同期聲:記者:割稻谷的時候其實是很辛苦的。
閩南師大學生陳煒森:是,又熱,然后稻葉也會把你的手割傷。糧食一來是農民的辛苦,二來咱們國家為了解決溫飽的問題、糧食的問題,也是花費了不少的精力和財力。
記者:作為大學生要有這個覺悟。
閩南師大學生陳煒森:對,應該是做一個帶頭的青年人,我們是新時代的青年人,(要)做好帶頭的事情。
解說:據了解,新學期伊始,閩南師范大學就在全校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餐桌文明活動,“光盤打卡”活動由該校團委發起,將持續到9月8號。下階段,校方還將不定期開展活動,讓自覺節約糧食的意識深入你我。
同期聲:閩南師大校團委副書記童娟:也會有很多學生打包回去,接下來這個活動會繼續推廣。學生在宿舍的光盤行動通過上傳到微博、微信的這種打卡形式,來督促他們形成一個良好的氛圍。光盤不僅在食堂,應該是在方方面面,要把這種意識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中。
解說:不僅如此,學校七大食堂還將在原有兩元蓋澆飯,兩元健康早餐,5元營養餐的基礎上,推出更多類型的小份餐,豐富學生的菜品選擇,方便學生按需就餐,讓師生在有更多選擇的同時避免浪費。
同期聲:閩南師大校團委副書記童娟:我們還組織大學生志愿服務,積極到我們各大食堂開展這種志愿服務,引導大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尤其是在學生中午和晚上高峰期的時候,有一個“光盤行動”的勸導組,就是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2020-09-06 漳視新聞
http://zzgdlive.zztv.fj.cn/news/detail-37829.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版權所有:閩南師范大學 制作與維護:閩南師范大學信息化建設與管理辦公室 Copyright 2013 ? www.webvpn.mn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