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蘇水梅 劉健寧)近日,由閩南師范大學閩南文化研究院策劃,由閩南文化研究專家陳支平教授和張龍海教授任總主編,由鷺江出版社出版的《閩南文化》系列叢書已正式出版,叢書由廈漳泉等地的中小學教研員、教師以及作家共同協(xié)作完成,目前共出版9冊。
該叢書全面呈現(xiàn)閩南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及社會風貌,并深入挖掘閩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人文魅力。叢書一共有10冊,主要分為小學生讀物6冊、初中生讀物3冊和高中生讀物1冊,此次出版的9冊包括小學和初中部分。小學六冊涵蓋閩南童謠、童玩、美食、建筑、先賢、年節(jié)習俗、風景名勝、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等方面的內(nèi)容,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孩子們呈現(xiàn)豐富多彩的閩南文化。其中一二年級以閩南童謠和閩南童玩為主,二年級開始分層次地向孩子們介紹閩南文化。
談到編寫《閩南文化》系列叢書的初心,《閩南文化》編委會總主編陳支平告訴記者:“現(xiàn)在國家很重視文化的傳承,特別是‘鄉(xiāng)土’文化的傳承,閩南文化是廈漳泉一代又一代的閩南人傳承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的文化,我們只是做到對祖上傳下的閩南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語言傳給下一代。如何做好閩南文化的傳承,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到接地氣、從根抓起,如何抓住閩南文化的根,自然是要抓好我們的下一代,下一代懂閩南文化,閩南文化才能更好地傳承下去。”
叢書中還通過使用閩南特色文法和讀音注釋,如“來迌”意為一起玩、“落雨”意為下雨,在文法允許的前提下,都做到了貼合閩南話實際,用通俗易懂的閩南話讓孩子感受閩南文化。參與叢書編寫的作者龍師附小龍文分校宋阿芬認為:“閩南語是我們閩南人的母語,如今,我們大部分學生要么不會講閩南語,要么聽得懂卻不會說,這套教材讓閩南的鄉(xiāng)土文化走進校園。我們在叢書中使用閩南特色文法和讀音注釋,就是希望讓這套教材起到橋梁作用,引導(dǎo)我們閩南更多學生走近閩南文化,學習閩南文化,感受閩南的傳統(tǒng)文化,感受鄉(xiāng)音的溫暖,讓鄉(xiāng)音代代流傳。”
據(jù)悉,《閩南文化》編委會希望這套叢書能夠進入校園,與學校的社會實踐活動相結(jié)合,與課程中的綜合實踐課相結(jié)合,并充分運用課外活動時間或者是寒暑假時間,由學校老師充分引導(dǎo)孩子們參加閩南文化活動。“在活動中體驗閩南文化,例如教孩子們唱叢書中收錄的童謠、參加相關(guān)的閩南文化活動,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做到閩南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閩南文化》編委會總主編陳支平介紹道。
2020-10-15 11教育周刊
http://zzxww.com/pc/content/202010/15/content_31449.html
http://zzpd.fjsen.com/2020-10/16/content_30508183.htm
http://www.zznews.cn/news/system/2020/10/15/0303000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