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蘇水梅)近日,閩師大閩南文化研究院與漳州高新職業技術學校舉行共建“閩南傳統藝術(非遺)”教學實踐基地簽約授牌儀式。雙方就進一步深化合作、師資互聘、共建共享展開探討。
據了解,2018年以來,漳州二職校結合福建省示范性現代職業院校建設契機,有序引進閩南優秀非遺文化項目入校園,先后建成了木偶頭雕刻、漳繡、剪紙、書法等非遺工作室與布袋木偶表演工坊,并探索出基于“道術器一統”思想指引下的“一體兩翼四驅動五進階”非遺傳承新范式,取得優異的教學成果,該項目在“2020年福建省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中榮獲特等獎。
據介紹,漳州高新職業技術學校通過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創辦“非遺傳習所”,將帶有中華民族基因和傳統審美意趣的非遺工藝有效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并對接部分專業課程改革,挖掘課程思政元素,通過質樸的藝術手法來表達“真善美”,突顯傳承之路上的“匠人精神”,培養學生在接受職業教育的道路上從掌握“一技之長”向“一專多能”方向全面發展,向中職生傳遞了文化自信、審美情趣和工匠精神等價值取向。
隨著“閩南師范大學閩南傳統藝術(非遺)教學實踐基地”順利落戶,將助力職校在非遺文化人才培養模式傳承與創新方面,加快補齊理論短板,借助高等院校閩南文化理論研究優勢,有力推動非遺文化實踐探索與理論探究的有機結合,推動中職學校非遺創新傳承與高等院校專業性研究的良性互動、優勢互補與資源共享,力爭打造非遺傳承與創新的樣板標桿,成為漳州高新職業技術學校的個性化標簽和校園文化名片。
2021-10-28 11教育
http://zzxww.com/pc/content/202110/28/content_61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