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漳州木版年畫體驗環節,閩南師大學生楊文德與臺灣東海大學老師互動。

閩南師大展出的鐵藝作品《擺渡人》
10月31日至11月3日,第十五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廈門會展中心舉行。兩岸高校設計展作為文博會“創意設計”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期亮相。展會期間,閩南師范大學展位人氣頗旺——在這里,閩南文化“搖身一變”,以創意豐富的展覽作品將“吸睛”進行到底:誕生于該校藝術學院師生之手的80余件力作展示著歷史厚重感與新時代年輕態的交融,涵蓋了文創產品、原創插畫、IP形象設計、文旅概念設計等類型。
“浩瀚長河中,擺渡人是連接、引導與傳承。”閩南師大大三學生陳萌創作的鐵藝作品《擺渡人》一亮相就吸引一撥撥嘉賓拍照“打卡”。陳萌說他的設計靈感來源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的代表作《擺渡人》。“文學講述了一個關于靈魂擺渡和心靈救贖的故事。受此啟發,我將兩岸文化比作奔騰不息的河流,用擺渡人堅定而沉穩的姿態藝術性地表達無論遭遇怎樣的風雨洗禮,青年大學生都將勇敢地擔當文化的擺渡者,積極推動兩岸文化交流融合。”
展會上,臺灣南華大學、臺灣中興大學、臺灣東海大學等臺灣高校也帶來了青年學生優秀的創意設計作品。其間,兩岸的文創設計師、高校師生頻頻分享彼此的智慧與靈感。據閩南師大大四學生楊文德、易永康回憶,他們曾為赴會的臺灣東海大學師生演示漳州木版年畫的制作過程。“臺灣朋友對這項非遺興趣頗濃,紛紛親身體驗拓印過程。他們說木版年畫很討喜,希望也能融入更多現代設計元素,印刻在禮盒、書包等生活用品上,和當下有了更密切的結合。”
“我們圍繞這屆海峽兩岸文博會的主題‘一脈傳承·創意未來’,集中展出了漳州木版年畫、漳浦剪紙、剪瓷雕、漆畫、家具設計、鐵藝創作等作品,凸顯‘創新’‘生長’‘共融’理念,體現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兩岸融合發展的探尋。”來自閩南師大藝術學院的張榮耀老師是校方展位的負責人,他表示借此文博會的參展機會,學生不僅鍛煉了動手操作能力,也將自身的審美意趣與大眾分享,踐行了公共藝術所倡導的“美之眾樂”。
☉本報記者 黃舒哲 文/供圖
2024-11-8 07教育周刊
http://www.zzxww.com/pc/content/202411/08/content_144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