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閩南師范大學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構建全鏈培育體系,精育民族團結之花,共繪民族團結美好畫卷。
以宣傳強引領,深耕民族團結進步沃土。圖書館推出“習近平總書記金句”及“專家線上課程簡介”專題圖片展,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視覺浸潤空間;利用館藏紙質書籍和電子借閱機,構建文獻資源“紙質讀+電子讀”“現場讀+下載讀”的多元利用體系。統戰部、圖書館、教育與心理學院聯合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線上知識競賽活動,將網絡陣地打造成為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新領域新賽道。教育與心理學院依托新媒體平臺,推出“閩南紅史talk秀”活動,借力“指尖上的民族團結課堂”,有效擴大教育覆蓋面。
以文化潤心田,播撒民族團結“金種子”。學報編輯部、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師生走進漳州市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及泉州僑批館,感受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對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詮釋。海外教育學院學生走進漳州高新職業技術學校非遺中心,身著傳統服飾,學習拉手舞、打陀螺,沉浸式體驗高山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文學院舉辦雅集活動,以書法為媒、節氣為脈、茶藝為引,與臺灣書法家深度互動,感受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脈動。歷史與地理學院開展民族文化拼圖跑活動,套圈競技、藏語苗語對話、傣文書寫、蒙古族知識競答及民族盲盒書信交換等趣味活動吸引了眾多參與者。教育與心理學院舉辦“同心共繪民族卷”主題海報設計大賽并展出作品,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增強中華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
以實踐促融合,培土追肥正當時。新聞傳播學院進社區開展“光影傳遞,情暖社區”主題志愿活動,用鏡頭捕捉溫情面孔,記錄傳播居民守望相助的美好故事。數學與統計學院走進龍海區民族中學,設計“畬族圖騰中的對稱之美”“竹竿舞中的數列規律”等趣味活動,將數學文化與民族團結教育有機融合,為畬族學生帶去別開生面的“數學文化節”。文學院與詔安縣統戰部攜手舉辦“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同繪民族團結多彩畫卷”主題系列活動,精心編排演繹朗誦節目《盛開的民族團結之花》、古琴彈唱《桃夭》等節目,并設計“鳳凰傳信·畬漢同心樹”互動環節,以畬族鳳凰傳說為引,講解彩帶文字的歷史與寓意,生動展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內涵。
以融情聚合力,催生民族團結花。學校與漳浦縣湖西畬族鄉頂壇村聯合開展“情聚畬鄉‘三月三’ 共譜湖西新篇章”主題活動,表演舞龍、民族歌舞、傳統器樂、畬族服飾走秀等精彩節目,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數學與統計學院與漳州一中西藏班聯合舉辦“同心共育石榴樹,攜手共筑中國夢”愛心助教開班儀式暨植樹活動,構建民族團結共創新范式。體育學院鄉村體育領軍人才實驗班拍攝制作兩人三足、抽陀螺、騎竹馬等多種具有獨特人文社會價值的兩岸鄉村體育游戲,維系兩岸各民族共同鄉土記憶。
以機制促長效,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學校重視發揮“手拉手”學校溝通協調機制和校內多部門聯動機制作用,文學院與漳州三中開展“大手拉小手,團結永同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項活動共建,數學與統計學院和漳州一中西藏班攜手九年,共譜閩藏師生團結新篇章。法學院與漳州市民宗局成立“漳州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講團”,開展宣講服務與研究,取得良好社會效果。后勤處建立“全周期管理”監管機制,為構建民族團結進步校園生態提供堅實保障。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月”期間,閩南師范大學累計開展活動30余項,多次獲校外主流媒體報道,形成“講團結、促行動、創品牌”的良好局面。下一步,學校將持續扎實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凝聚中華兒女團結奮進的精神力量。
https://share.fjdaily.com/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3370/3220189.html?isShare=true&advColumnI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