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分賽區三強阮倩貽:在更大的舞臺上挑戰自己

“我是一只魚,望著魚缸外的你,敲了敲玻璃,你對我微笑離去。游啊游啊我卻快忘了你,甚至你和我的距離……”昨晚,12號選手阮倩貽以一曲醉人心弦的抒情歌曲《魚》,贏得了評委和觀眾的一致認可,成為本場決賽的一匹黑馬。
比賽現場,阮倩貽一襲黑衣,臺風自然。一首抒情的歌曲,在她唯美大氣的演繹下,仿佛也被重新賦予生命力。現場由此掌聲連連,但誰能想到,這位落落大方的選手,還只是一個年僅19歲的大一學生。
“從小我就愛唱歌,高考時義無反顧地報了音樂系,現就讀閩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在舞臺下,這個出生于1997年的姑娘,展示了和舞臺上不一樣的天真爛漫。
“一直在關注《中國好聲音》,知道漳州地區開賽了,我就迫不及待地報了名。”阮倩貽告訴記者,選擇《魚》這首歌,是因為覺得自身的聲線與之匹配,能夠自如駕馭。
“《中國好聲音》就是我夢想的舞臺,希望能走得更遠,站在更大的舞臺上挑戰自己。”對于接下來的福建省賽區決賽,阮倩貽笑著說,她打算換個風格,嘗試更多藍調或快節奏的曲風。
評委周淑真(閩南師范大學聲樂教授): 高手總是在民間

作為一場關注度頗高的比賽,整場賽事的情況如何?參賽選手的水平是否讓人滿意?記者就此采訪了大賽評委周淑真。
周淑真是中國音協會員、閩南師范大學聲樂教授,對音樂有深厚的造詣。“擔任過很多比賽的評委,但這次大賽我最為期待。因為我希望在《中國好聲音》這樣一個重量級的舞臺上,能最終看到咱們漳州選手的身影。”采訪中,周淑真滿心期待。
周淑真告訴記者,從漳州分賽區海選、復賽,再到決賽,她都一路跟隨。雖然參賽選手不是很多,但昨晚的比賽還是高潮迭起,也驚喜地發現了不少好聲音苗子。
如果說,《中國好聲音》為愛音樂的人創造了一個展示、鍛煉的平臺。那么,專業評委的點評則為選手未來的音樂道路指明了方向。
“有些選手很緊張,上臺一開嗓沒找到狀態,原本不錯的音色沒能很好地表現出來。”周淑真說,參與就是一次很好的鍛煉,敢于站上這個舞臺,用最好的狀態將歌曲唱完整,就是成功的。
《中國好聲音》漳州分賽區的比賽雖已結束,但選手的好聲音之路依然在延續。在周淑真看來,用心歌唱,將情感投入到音樂中去,是對選手最起碼的要求。“好聲音的舞臺高手如林,能上‘戰場’的必然身經百戰。希望入圍的選手能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在福建省賽區的比賽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用最佳的狀態成為名副其實的好聲音。”談及入圍的選手,周淑真從專業的角度給出了最中肯的建議。
同時,周淑真也希望:“漳州能多舉辦這樣的活動,讓更多音樂愛好者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因為,高手總是在民間。”
■本報記者 陳利敏 曾婷婷
2016-05-24 03 專題
http://218.6.92.114:88/html/2016-05/24/content_107830.htm
http://218.6.92.114:88/html/2016-05/24/content_1078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