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訊(閩南網漳州頻道黎秀金 文/圖 )著名詩人泰戈爾說過,“生如夏花之絢爛”。正值盛夏之際,2016閩南詩歌節——“詩與琴”大型文化交流活動舉行。5月14日下午,年過八旬的新中國第一位女指揮家鄭小瑛,首度做客閩南師范大學,暢談“音樂與人生”,講述愛樂人生之旅。
女指揮家鄭小瑛做客閩南師范大學,暢談“音樂與人生”
名家音樂主題演講現場
福建情結: 緣定廈門 回響土樓
鄭小瑛是福建永定人,1929年9月出生于上海。她曾任中央歌劇院首席指揮、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主任和愛樂女樂團的音樂指導?,F任廈門愛樂樂團藝術總監、首席指揮。
1997年,鄭小瑛受邀組建廈門愛樂樂團,擔任藝術總監。盡管當時她被查出患有癌癥,但并未影響她對音樂藝術的追求。她在出院后,馬上趕赴廈門,開始艱苦的歌劇排練。有一次,樂團急著發工資,卻得不到審批,于是鄭小瑛在午休時間找區長,最終簽批。然而區長說,“鄭老師,這是因為有你,如果你不在,我們是一分錢也不會給的。”當時,鄭小瑛覺得無比尷尬,她為廈門奮斗的交響樂事業,卻被視為一文不值。不過,她沒有選擇離開,而是知難而進,繼續舞動手中的指揮棒。8年后,廈門市民投票選舉愛樂樂團為城市十大名片之一。如今,鄭小瑛與廈門愛樂樂團的所有演奏員,已為廈門人奉獻了800多場風格不同的交響音樂會。
2000年2月,鄭小瑛到閩西永定謁祖尋根,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參觀了曾被美國衛星誤認為是密布在閩西永定山區的“導彈發射井”的客家土樓。當她走進土樓那扇大門,迎面看到的是大天井里燦爛的陽光,是祖廳里和廳堂兩側高懸的各種蘊含中華文化的楹聯和匾額,而屋中向外的小窗則既能采光又能向外打槍。那一刻,鄭小瑛的心被強烈地震撼了。
于是,鄭小瑛邀請作曲家劉湲為福建的客家文化創作了交響詩篇《土樓回響》,并帶著這首樂曲和其他中國交響音樂作品訪問歐洲、美洲和亞洲等國家,傳播中國文化。她透露,今年將前往澳大利亞演出,完成心中許久的心愿。
藝術追求:陽春白雪 和者日眾
天資聰慧的鄭小瑛從小對音樂有著極高的造詣。她六歲學習鋼琴,十四歲登臺演出。1978年以來,她與中央樂團、上海交響樂團、中央歌劇院樂團等樂團舉行音樂會,演出近兩千場。她指揮的《卡門》、《阿依古麗》及歐洲歌劇合唱精粹,與呂思清合作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以及一些中國交響樂作品和歌劇,已被錄制成唱片發行于國內外。
“音樂來源于生活,服務于民眾?!彼J為,歌劇是以音樂為主要表達手段的綜合性藝術,交響曲是群眾性的歌曲。她不但全身心地演繹著世界名曲,而且畢生致力于普及傳播高雅音樂。在鄭小瑛的心中有一幅歌劇藍圖,在那里人人都可以上臺唱歌劇,廈門版的《茶花女》就是一群從沒接觸過歌劇的草根演員們演的。
“陽春白雪,和者日眾”,是鄭小瑛的藝術追求。1989年冬天,鄭小瑛組建了中國第一支女子樂團——愛樂女室內樂團,近七年之中演出了二百多場。她們對社會充滿責任,追求“中西合壁、雅俗共賞”的藝術風格,使典雅音樂能走進普通人的生活、走進普通人的心靈。
鄭小瑛極其推崇“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她說,知識要靠音樂啟發,并且音樂可以激發人的想象力。一個健全、向上的民族不能沒有音樂。因為音樂是充滿人性的,是心靈之魂,能夠引起共鳴,喚起民族的感情,凝聚力量。為此,她身體力行,義務充當音樂講解員。同時,她經常受邀到各大院校開展歌劇講座,普及音樂藝術。
“不老樂魂,永葆活力。”如今,耄耋之年的鄭小瑛仍然活躍在歌劇的舞臺上,揮舞手中的指揮棒,奏響生命之歌,演繹藝術人生。
http://zz.mnw.cn/news/1185643.html
版權所有:閩南師范大學 制作與維護:閩南師范大學信息化建設與管理辦公室 Copyright 2013 ? www.webvpn.mn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