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聲滔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癥,軀干全癱,但毅然堅持學習,經過異常艱辛的努力,如愿走上大學講壇。如今,他還想辦一所大學,為解決殘疾人教育問題而不懈努力,他的夢想——讓殘疾人接受應有的教育。

鄭聲滔走上大學講壇
采訪鄭聲滔之前,查閱了許多關于他的資料,對于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大學老師、投資公司老總,記者帶著幾分好奇與之相約。
昨日,在鄭聲滔創辦的福建所羅門投資有限公司,記者見到了這位頭發花白,面帶和藹微笑的教授。雖然鄭聲滔已年過半百,透過他那堅毅的眼神,溫文爾雅的談吐,讓人感受到他身上有股令人敬佩的力量。
第一個夢想:
走上大學講壇
談起鄭聲滔的兩個夢想,我們打開了話匣子。
1963年,鄭聲滔出生在福建政和縣,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癥的他沒有自暴自棄,堅持刻苦學習。1979年恢復高考,鄭聲滔參加考試,他取得優異的成績,卻因體檢不合格被擋在了大學門外。1980年、1981年,鄭聲滔抱著“試看看,考好一點,也許就有希望”的態度再次參加了高考,1981年甚至成為全省的英語狀元。然而,現實是殘酷的,鄭聲滔最終未能如愿。
鄭聲滔父母當時都在福建農學院工作,身在大學校園的他卻不能走進大學課堂,這樣的挫折觸碰了鄭聲滔的自尊,他下決心:不能到大學課堂聽課,就立志走上大學的講壇。
看似遙不可及的愿望,鄭聲滔默默地用行動去實現,他決定放棄高考,通過自學考試改變命運。每天在屋子里,鄭聲滔用英語自己與自己對話,鄭聲滔笑著說:“我變換不同音色扮演角色,常常讓門外的人以為房間內有兩個人在說話。”
1984年,鄭聲滔被評為“全國自學成才先進個人”讓他名聲大噪,這個當時還是“待業青年”的人物,“驚動了當時的福建省委書記、省長”,經過特批鄭聲滔被破格錄用為國家干部,分配在其父母所在的高校編譯室擔任外文翻譯。
“進入高校任職,離夢想近了,但我仍堅持站上講臺的初心。”鄭聲滔說,為了檢驗自學成效,他報考了研究生。1984年、1985年、1987年,鄭聲滔參加了三次研究生考試,前兩次考試鄭聲滔同樣面臨著成績優異卻落選的遭遇。
1987年,鄭聲滔迎來了人生的轉機。時任福建師大外語系主任的宋順齡和副主任陳維振早在多年前就在關注他,加上當時政策較為開放,鄭聲滔終于走進了研究生的課堂。取得碩士學位后,鄭聲滔給國內十幾所高校寫信,希望能夠到高校任教,有七八所學校想錄用他,鄭聲滔最后選擇了漳州師范學院(即現在的閩南師范大學)。
時至今日,鄭聲滔在大學的講壇上已任教26年,他人生的第一個愿望實現了。
第二個夢想:
辦一所“中國自強大學”
20億元,對于普通人來說,那是個天文數字。對鄭聲滔來說,那是他第二個夢想的開始。
“20億元是一個啟動資金,我想辦一所一流的‘中國自強大學’,它將為更多的殘疾人提供免費的入學機會。”鄭聲滔說起他的第二個夢想特別激動。
為了實現夢想,1995年,鄭聲滔憑著專業優勢,在漳州開辦了一家名為“學海外語”的培訓機構,“由于培訓的效果好,許多學生都是排隊來報名的。”據鄭聲滔回憶,當時最高峰時期每天可收入培訓費達一萬元。
相比那時的薪金,日入一萬元相當可觀,然而鄭聲滔算了一筆賬,“即便按每天收入10000元來算,僅僅籌集到20億元需要600年。”鄭聲滔決定另謀出路。
2003年,鄭聲滔憑著英語能力接觸到國外的“外匯保證金”業務,隨即開始潛心專門研究外匯交易。2011年,鄭聲滔創立了一家投資管理公司。“希望5年左右能籌集到20億元啟動資金。”鄭聲滔告訴記者,20億元,只是學校的啟動基金,他希望能夠拋磚引玉,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
鄭聲滔說,“每個人都要自強”,因此這所大學不只招收殘疾人,而是義務為過了高考錄取線的所有殘疾人提供免費教育,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讓健康的學生和殘疾學生一同學習生活,讓他們學會互助、合作、發展。
現在的夢想:
力所能及開展愛心教育
“從‘學海外語’培訓班開始,我一直履行著自己教書育人的愿望。”鄭聲滔通過他頑強追夢的勵志故事,鼓勵更多的人昂揚精神,為夢想努力打拼,實現人生價值。
在鄭聲滔的眾多學生中,有個人讓他印象特別深刻,她就是李春蘭——鄭聲滔在閩南師范大學的同事。提起鄭聲滔老師,李春蘭感激地說:“他是我的恩人。”
幾年前,李春蘭只是“學海外語”一名補習生,“當時看到鄭聲滔老師時,我很驚訝,一個殘疾人都可以這么優秀,堅持站著給學生上課、板書,這是常人都難以做到的。”李春蘭如是說。
“春蘭你一定能做到,你可以的”在鄭聲滔不斷鼓勵下,李春蘭不僅獲得了大專文憑,后來還繼續自考本科、報考研究生。從福建師范大學英語系研究生畢業后,李春蘭選擇到閩南師范大學任教,她說:“老師在那里,我也很想回來跟他一起共事。”
鄭聲滔用自己的行動感動、鼓勵著更多人前行,他特別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困難的孩子扶一把。前不久,他拿出30萬元捐贈給閩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成立“自強基金”,準備用于鼓勵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和富有仁愛之心的優秀教師。
去年,在好友儲永平的幫助下,鄭聲滔投入幾十萬元成立“鄭聲滔工作室”。工作室對外開展“鄭教授公益家教”,以“勸學、助殘、扶‘貧’”為宗旨,免費為貧困、殘疾的中小學生進行課業輔導。
“我認為愛心是教育的根基,愛你的學生,才能教好他。”鄭聲滔總是說,最有效的教育行為應當不染名利遠離紅塵;沒有大愛,就沒有教育。
☉本報記者 鄧娜 文/圖
2016-4-26 09 社會新聞
http://218.6.92.114:88/html/2016-04/26/content_1048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