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981年高考成績排名全省第一,卻因為雙腿殘疾,而被大學殘忍的拒之門外;
他,身殘志堅,通過自己的多年自學與努力,在不同的職業中成為了一個傳奇人物;
他,有個夢想,想在教育領域創辦“中國自強大學”,幫助殘疾人實現大學夢;
他在金融領域被稱為“金融運作奇才”。他就是閩南師范大學外語系教授、碩士生導師,福建所羅門投資有限公司的創始人、董事長——鄭聲滔。
身殘志堅,自學成權威
古希臘的科學家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整個地球。”而在我們的身邊有這樣的一個人,給他一個機會,他能憑借堅強的意志完成自己的夢,即使他不同于尋常的普通人。
1963年,鄭聲滔出生在南平市政和縣,每個孩子都應該是無憂無慮、開心快樂地度過自己的童年,而命運的最初就對這個孩子設定了重重考驗。鄭聲滔自小患有小兒麻痹癥,而導致雙腿殘疾,行動多有不便,從8到16歲都是家人堅持背著他上下學,無論條件多么的惡劣,他都堅持了下來,直到高中畢業。高中畢業后他三次參加高考,1981年它的高考成績名列福建全省第一,本以為可以去夢想已久的大學繼續深造,圓長久以來的大學夢,可是卻因身殘被大學無情地拒收。
與大學的失之交臂令其心痛,但他并未因此而自暴自棄,反而成為了他進步的動力,激發了他從未有過的斗志。他通過自學考試,獲得中文、英語的專科學歷,不顧家人與朋友的反對與勸解,三次參加英語研究生考試,成為福建省第一個攻讀碩士學位的殘疾人。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鄭聲滔被福建師范大學英語系錄取。
1990年,鄭聲滔自福建師大畢業后,任教于漳州師范學院(現閩南師范大學)。至今已有20多年,他先后擔任10多門課程的教學工作,包括英語寫作、英語翻譯、圣經與英語成語等等,還在30多種全國性或省級以上的學術刊物上發表過100多篇有關外語語言與翻譯等方面的學術論文;并在全國近200種報刊上發表過580多篇英語、日語譯文等。此外,還主編或主審英語專著20余部。正因為他的豐碩的成果,成為了外語領域的權威。
鄭州大學的一位老教授在信中稱贊他:“……論文集卷帙浩繁,質量上乘,是你的鋼鐵意志、非凡才干、耗費巨大精力的證明!作為老教師,我為有你這樣的青年人感到驕傲。”也正是因為鄭聲滔不懈的努力與自己堅強的意志才造就了如今的鄭聲滔。他成為了閩南師范大學第一位獲得“全國優秀教師”的老師,1996年被破格提拔為副教授;1997年被評為全國自強模范;1998年被評為省級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太多的榮譽不計其數。
主攻投資,成就金融奇才
每個人都懷有夢想,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兒時的夢,有些人實現一個就已經很滿足,而鄭聲滔卻是計劃著他的第二個夢想。
鄭聲滔自小殘疾,深深地了解殘疾人的心理與因殘疾而丟落的遺憾,因此他的第二個夢想就是辦一所殘疾人大學,為殘疾人提供免費的教育,鄭聲滔表示:“我國有幾千萬名殘疾人,他們自尊、自強、自立了,我國的殘疾人事業才有希望。”1997年他實現了這個理想,創辦了“漳州市學海科技外語研究所”,為殘疾人士提供免費英語培訓。許多殘疾人朋友因此受惠,感激萬分。
正當大家覺得鄭聲滔的人生很圓滿,學海研究所的工作進入正軌、運營良好的時候,他卻又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鄭聲滔詳細的算過一筆賬,按照每天1萬元的學費收入的速度積累,要達到20億元創辦一所大學,那也要奮斗500多年。因此靠英語培訓這項事業,是無法實現第二個夢想的。于是他毅然關閉該機構,開始進入金融鄰域。2009年他創辦了“信望愛工作室”,2010年成立了“漳州市安提阿投資咨詢有限公司”,2011年創建了福建所羅門投資有限公司。
2004年鄭聲滔選擇外匯投資交易作為突破口,自主研發“三三布陣法”外匯交易分析體系。“三三布陣法”的第一個“三”,是“三個角色”分工,即規則的制定者、執行者和監督者,規則制定者和監督者都不參與交易,三個角色相互獨立和制約。如美國的司法制度——立法、執法和司法,相互獨立、互為制約。第二個“三”是指多維度的,100多種交易方法,不同的進場點和不同的出場點,以組合交易的方式,可大大規避交易風險。
“三三布陣法”交易分析系統,為外匯交易打造穩定的盈利模式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福建所羅門投資秉承規范運作的經營理念,已形成了規范的業務運行體系、優質的風險管控系統。該公司因此在國內民營投資機構中交易額位居前列,是福建省管理最為規范、最為專業的投資公司之一。這套交易分析系統運行十余年來,為客戶創造了巨大的價值。鄭聲滔教授由此被業界贊譽為“金融運作奇才”。
身體力行, 圓殘疾人高等教育夢
每個人都有對生活的美好向往,都有追求理想的權力,但是有一個群體對它望而卻步,他們不同于普通人,因為自身的身體缺陷,在這條本來就充滿荊棘的路上行走要更加的艱難,特別是殘疾人的高等教育,存在著諸多現實的困難。
許多肢體有殘障的年輕人,實際上具備了其他良好天賦和潛力,如果能夠創造一個環境把這種天賦和潛力激發出來,加以深造和提升,就可發揮他們自己所長、為社會創造價值。鄭聲滔的辦學初衷,就是為了讓更多殘疾人平等地享受高等教育的權利,通過他們勤奮學習、自食其力,實現自我價值、利己亦利社會。“比如近期上了江蘇衛視‘最強大腦’的數學天才周瑋,如果有這么一所高校能夠幫他繼續深造和成長,也許他就是未來的中國的愛因斯坦。”鄭教授語氣堅定地說。
能和其他的普通人一樣的生活學習是每個殘疾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夢。鄭聲滔表示,學校的宗旨就是免費讓殘疾人上大學、但與健全學生同學習同生活,而學校會以10:1的比例招生,即健全人9位,殘疾人1位;通過擴大招生規模為國內殘疾人學生提供免費上大學的機會。學校努力將辦成知名大學,有優秀的教育質量,對健全人也有足夠的吸引力,成為培養“殘疾人天才”的搖籃。
鄭聲滔比較贊同歐美國家在殘疾人教育上的“回歸主流”教育理念,這種理念比較被社會認可。在歐洲一些國家,殘疾人與健全人一起考試、一起上學、一起生活,但是這種教育模式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投入,為殘疾人提供相應的服務。比如一名聾人學生需要有兩名志愿者服務,進行手語翻譯和幫助記錄筆記,此外各個學校都要聘請手語教師,為盲人安裝計算機讀屏軟件,還有諸如此類的殘疾人無障礙設施。這種模式在當今的中國社會實施會比較困難,但是也必須肯定這種教育理念對殘疾人的自立自強是有幫助的。而在美國,甚至為此簽署了專門的教育法案——《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這是美國特別為殘疾人可以享受平等教育的立法,強調“每個孩子都應該受到發揮其全部潛能的教育”。
多感覺律動教室的發明人常玉德說:“接受教育是殘疾人的權利,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將為殘疾人的生活打開更多的門,讓他們掌握更多的技能,從而更好地融入社會、自食其力,這才是對殘疾人最大的幫助。”
雖然目前的積累,與創辦一所需耗資20億元的“中國自強大學”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但鄭聲滔教授和他的團隊依然志向堅定、信心滿滿。鄭教授表示,希望更多志同道合的有識之士能夠參與到殘疾人高等教育的事業中來,為殘疾人提供一個提升自我、實現自我的良好環境,也為社會奉獻更多可用之才。
為人師表 ,以實際行動去踐行
鄭聲滔教授現任職于閩南師范大學,由于身體的特殊情況,他每天上課都要提前出門。教學樓在沒有電梯,英語系又在5樓,他每次都要花費常人幾倍的時間去上課,一級一級的走上去,十幾年,風雨無阻。他撐著雙拐來到教室,一講就是2節課,而且全程都是站立著講授課程,有人勸說他在教室擺張椅子坐著上課,可是鄭聲滔卻是言辭的拒絕,他說,“老師就應該站著上課。”這種敬業的精神使所有人為之動容。
在學生的眼里,鄭聲滔教授更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一次,一位學生在作文中流露出悲觀厭世的情緒,鄭聲滔便找到這位學生與他促膝長談。經過了解才知道這個學生是因為父母離異產生悲觀情緒,再加上家庭經濟條件十分困難,想放棄本科,改念專科,以便早日找到工作養家糊口。可是鄭聲滔認為他的成績很優秀,如果放棄現在的一切實在是可惜,便鼓勵他克服困難,繼續學業,并介紹他勤工儉學。大學畢業后,這位學生考入了上海外國語大學繼續深造,畢業后留校任教。 “我能有今天是因為遇到一個好老師,鄭老師的經歷告訴我,艱難的環境會在頑強的意志力面前退縮。” 他感慨地說。
走在追逐夢想的路上,他用實際行動在告訴我們:不是杰出者善夢,而是因為善夢而杰出!
http://gd.sina.com.cn/finance/szitfin/2016-04-01/cj-ifxqxcnp83711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