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9日訊(閩南網記者 王惠敏 文/圖)陽春三月,開學未久,芊芊學子捧著書本上下課的一幕幕已然回歸。81歲的邱煜焜也開始準備《威尼斯商人》選段等多幕戲劇的排練,生活就在學校和宿舍間往返,依舊忙碌。
他是一位兢兢業業的教師,也是一名孜孜以求的薌濤人。一直以來,邱煜焜投身于教育和文藝工作,愛學生如子女。雖年事已高,仍不忘初心,在校園戲劇的路上,開辟了一片天地。
與薌潮劇社結緣
他從小喜歡唱歌,戲劇夢從歌開始。10歲那年的初夏,他所就讀的龍巖登高小學舉辦游藝晚會,有兒童小歌劇《張阿大》演出。老師讓他扮演一個舉目無親、流落街頭的小乞丐張阿大。此次演出讓他愛上了戲劇,并從此起步,踏上尋夢之旅。70多年,一路走來,他幾乎從未停步,是“薌濤”讓他圓了夢。
1984年,正值薌潮劇社成立五十周年,在龍溪師專(現閩南師范大學)任教的他接觸了很多關于這一社團的歷史資料,深深地體會到它的確是一面旗幟,值得大歌大頌。
他介紹,早在“五四”時期,漳州就有校園話劇。上世紀30年代,薌潮劇社在國內的影響就特別大。當時上海《光明》雜志就專門報道了薌潮劇社,并指出它在抗日救亡運動中所發揮的作用。
那時在漳州,這個劇社主要受地下黨的引導和左翼戲劇運動的影響。特別是1936年,上海戲劇界聯誼會和上海劇作者協會提出國防戲劇以后,該劇社成員在對抗日救亡宣傳上,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邱煜焜將此概括為,以舞臺為陣地,以話劇為武器,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吹響了救亡的號角,點燃了抗日的烽火,對漳州人民的覺醒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曾有人評價,薌潮劇社是閩南戲劇運動的先聲。劇社中有成員后來不僅演戲,還拿起了槍桿。
為傳承“薌潮”精神,邱煜焜本想把薌潮劇社可歌可泣的斗爭史編成話劇搬舞臺,但因接受漳州市紀念薌潮劇社成立五十周年首演柯聯魁烈士遺作《漢奸之家》的任務而中斷,直到1995年紀念抗戰勝利五十周年時,三幕話劇《薌潮》才正式上演。
不過就在1984年5月,學生戲劇社團——薌濤劇社誕生,邱煜焜是創始人兼指導老師。其實,早在1979年到該校任教,他便已從教學入手,開辟戲劇第二課堂活動。此時,創辦劇社已是水到渠成。再后來,閩南師范大學中文系也成立了“芝山劇社”。
親自帶隊各處演出
30多年來,薌濤劇社一直遵循著薌潮劇社開辟的戲劇道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為大眾服務的精神。至今,薌濤劇社已經表演了200多部戲,早期經常到中學校園、政府部門等處演出。其中,面向中學校園的演出都是以中學生為題材,如《窗外有片紅樹林》等。這幾年,為教育改革服務,把唐宋詩詞改編為課本劇。
在邱煜焜看來,巡回演出可讓學生把課本知識化為生動形象的教材。從2011年11月到2014年11月,他們到漳州、泉州等地的12所中學演出。特別令他感動的是,一次在漳浦一中表演,有四千多名學生觀看,就連課業繁忙的高三學子都來了,現場掌聲、笑聲匯成片。
2014年,在安溪金谷鄉溪榜村演唱,莫耶作詞、鄭律成作曲的《延安頌》
前年,薌濤劇社成員還到莫耶的家鄉——安溪縣金谷鄉溪榜村演唱莫耶作詞、鄭律成作曲的《延安頌》,讓學生到故事中人物的家鄉、故居感受歷史,并留下有價值的記憶。而這是劇社與時俱進,發展創新之舉。
“做事情,一定要走在第一線,掌握第一手資料。”帶著這樣的理念,盡管年事已高,作為總策劃的他仍親自帶隊演出,既觀察演員表演,發現人才,也看劇目表演效果。他也坦言,因年齡關系,今后或許就不能再經常親自帶隊了。他也常跟學生講,自己是上80歲的年齡,18歲的心態,要做到老有所樂,一定要老有所為。
可愛的薌濤人
邱煜焜對“薌潮”的深情,對“薌濤”的熱愛,歲月可鑒。而學生對戲劇的執著則浸透在那一場場戲中。他們犧牲寒暑假、節假日,甚至是戀愛時間,寫劇本、背臺詞,每到開學就又要開始辛苦地排練。
“他的情人在哪里?情人在舞臺,戲劇就是他的情人,舞臺就是他的伴侶。”邱煜焜說,薌濤人樂于奉獻,不計得失,友誼非常深厚,不是戀人,勝似戀人。
演繹話劇《雷雨》要3小時,演員不僅要背臺詞,臺前臺后還要配合得好。有一次演出,到周萍自殺情節,演員手中的槍已對著腦袋,后臺音效卻沒有槍響,演出效果就這樣被破壞了。“一臺演出有紅花,也有綠葉,有大樹,也有小草,不能挑三揀四,這個團隊精神也是要培養的。”邱煜焜說著,便回憶起了紀念薌濤劇社成立25周年時,有8位演員要演這部話劇,其中3位已畢業。那時正值端午節,他們還從各地回到母校,放棄了假期,放棄了回家。
培養人才,德育為先。邱認為,戲劇演出就是培養學生立德的一種很好形式,鍛煉了他們的奉獻精神、團隊精神,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所以,從劇社走出去的學生在就業路上總是一路綠燈,只要他們想去,都能如愿以償。
有所為才有所樂
“現在最欣慰的是,從我身邊走出去的學生,很多人的水平大大超過我,這是我最大的欣慰。古人有云,青出于藍,勝于藍。”邱煜焜說,他最大的樂趣就是看到學生成長、成才。
1997年退休后,返聘任教,他的一些教學成果都在這之后獲得,特別近10年,可謂老有所獲。他曾多次獲教育部頒發的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稱號等榮譽,薌濤劇社則被授予“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等稱號。現在,他的每個周末都排著日程,根本沒有時間到孩子身邊,頤養天年。有學生評價說,他有兩個兒子,一個是薌濤劇社,一個是芝山劇社,芝山劇社是老來得子。說著,這位慈祥的老人,樂呵呵地笑得很開心。
邱煜焜每天必看兩份報紙:《中國教育報》和《中國青年報》
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就不知道什么叫累,也不知道什么叫苦。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苦中有樂。為了做好工作,他每天必看兩份報紙:《中國教育報》和《中國青年報》,關注青年和教育。
平時,他還看電視,有時候也能得到啟示,突然想出個點子來。“現在上了年紀,只能夠做八個字:出謀劃策,指手畫腳。其他的事情都是學生自己做。“邱說,作為老師,不能當保姆,要放手讓學生去走需要走的道路,不能一直牽著他,才能使之成才。令他很欣慰的是,很多學生有了成就,都會第一時間給他打電話,告訴他好消息。
“要怎么樣使學生在20年后,30年后,盡管我可能看不到,甚至50年,在我們國家的某一個方面能夠有所建樹,這個最重要。人生的道路是短暫的,但是教育事業,是永恒的。”在教育事業的路上,邱煜焜仍孜孜不倦地追求著。
http://zz.mnw.cn/news/1120392.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1
版權所有:閩南師范大學 制作與維護:閩南師范大學信息化建設與管理辦公室 Copyright 2013 ? www.webvpn.mn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