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州新聞網訊(記者 張小惠 文/圖)3月10日下午,陣陣熱烈的掌聲和歡笑聲從閩南師大逸夫圖書館中飄出。今日,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學者,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2015年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王蒙先生做客閩南師大,與閩南師大師生暢談“永遠的文學”。

現場氣氛熱烈
盡管當天寒風細雨不斷,但閩師大師生們期盼與文學大師面對面交流的熱情不減。演講未開始,盡管報告廳內已座無虛席,但熱情高昂的學子們仍舊不斷地涌入。他們有的席地而坐,有的倚墻而立,摩肩接踵,人頭攢動,整個報告廳內擠得滿滿當當。許多不幸來遲因而未能入場的學子們雖只能立于門口聆聽,卻也興致未減。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演講中,王蒙先生引經據典、旁征博引,國內外經典文學作品信手拈來,整場演講高揚而深刻,又不失幽默詼諧,大家風范和氣度感染著現場每一位聽眾。

不少學子席地而坐
演講中,王蒙先生從各個方面闡述了文學對于人的重要性,他認為:“文學具有審美性、批判性和穩固性,它是一門思維的藝術,比任何藝術形式更具深度,同時又不會走樣,不會消亡。”他認為,文學源于生活,卻比生活更集中、更強烈、更恒久、更具有教化意義。文學寫作能夠幫助我們抵抗時間的消磨、情感的失望和失落,因此人不能離開文學。

聽眾提問
演講結束后,王蒙先生與閩南師大師生還針對文學領域的諸多問題進行了一番深入的交流和探討,并表示為閩南師大師生的文學熱情和青春活力所感染,期望學子們能在文學的海洋里歡快暢游。
王蒙,中國當代作家、學者,文化部原部長、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任解放軍藝術學院、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新疆大學、新疆師范學院、中國海洋大學、安徽師范大學教授、名譽教授、顧問,中國海洋大學文新學院院長。著有長篇小說《青春萬歲》、《活動變人形》等近百部小說,其作品反映了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的坎坷歷程。曾獲意大利蒙德羅文學獎、日本創價學會和平與文化獎、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與澳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約旦作家協會名譽會員等榮銜。作品翻譯為二十多種語言在各國發行。200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2015年8月16日,80歲的王蒙憑借其作品《這邊風景》獲茅盾文學獎。

記下大師的每一句獨到見解
http://www.zznews.cn/news/system/2016/03/10/0109215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