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29日訊(通訊員 林楓)12月27-28日,第三屆閩粵臺部分高校文學院(所)協作會議閩南師范大學召開,會議圍繞中文應用人才培養改革及琴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等主題進行探討與交流。閩南師大副校長肖慶偉、臺南大學人文與社會學院院長林登順、明道大學國學研究所所長羅文玲、廈門大學中文系主任李無未、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黃金明、韓山師范學院趙松元等13所高校文學院(所)負責人參加會議。
27日下午,與會代表就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2016級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展開論證。林登順教授、羅文玲教授介紹了臺灣中文人才的課程實施計劃,李無未教授介紹了廈門大學在培養文學情趣與文學修養兼修的人才培養模式,特邀嘉賓校友柯樺龍反饋了文案市場對人才綜合素質的需求,與會代表們還圍繞師范類專業的課程設置、不同專業方向的實踐設置、特色專業模塊環節等方面展開討論,建議閩南師大文學院師范專業設置與時代接軌的同時,應偏向實務,夯實專業知識,拓展實用能力,加強學生的文案及新聞寫作、板書和課堂語言表達、接待及主持等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中文專業應用型人才。
28日上午,閩粵臺部分高校代表前往長泰龍人古琴文化研究院,開展“琴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探討。與會代表認為要借助古琴為載體,推動傳統文化植入大眾的生活與審美追求;要搜集整理與琴相關的文獻資料,在教材普及的基礎上轉向深層次的研究;古琴文化應拓寬范圍,以宣揚古琴為主,以其他配套樂器為輔。古琴是建立在人文基礎上的藝術,本場研討會旨在搭建平臺,讓更多人關注古琴及其深厚的文化傳統。
此次閩粵臺部分高校文學院(所)協作會,與會代表就培養中文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問題進行充分的交流與論證,為閩南師大的人才培養獻計獻策,有利于閩南師大文學院博采眾長,進一步明確中文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和模式,擴大辦學影響力。
http://zz.fjsen.com/2015-12/29/content_171140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