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正式公布“十三五”規劃建議以來,引起臺灣社會普遍關注與熱議,臺灣工商界人士更是希望能夠抓住這一新機遇,開拓新空間。然而,民進黨2016“大選”參選人蔡英文在她的經濟論述與政策主張中,卻只字不提“十三五”規劃,不談“一帶一路”建設,讓人不解,更讓人擔憂。
2016年至2020年“十三五”時期是大陸調結構、轉方式、促轉型的關鍵期,也是臺灣服務業及新業態搶進大陸市場的決勝期,將有許多新機遇、新空間。大陸“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在堅持“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原則下,秉持“兩岸一家親”,以互利共贏方式深化和拓展兩岸經濟合作新領域,讓經濟合作成果為更多兩岸基層民眾共享。“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型發展理念,成為大陸今后五年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和集中體現;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以及改善環境質量等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兩岸經濟合作開拓更具前瞻性的空間,注入新的活水;“拓展網絡經濟空間”概念與發展規劃,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發展分享經濟,是一個全新的新經濟發展理念與模式,將推動大陸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以及快遞等新產業、新行業、新業態不斷呈現,為臺灣青年大陸創新與創業提供新機遇、新空間;“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推動與實施,尤其是“放寬市場準入”與完善法治化、推進國際化、逐步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制度等政策導向,兩岸經濟融合與發展市場制度環境將進一步完善,兩岸現代服務業的相互促進與發展將進一步熱絡,兩岸新經濟與現代服務業合作的黃金時代呼之欲出。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與臺灣社會普遍熱絡反應不同,作為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她提出一系列經濟發展政策主張與論述中,卻不見有關兩岸經濟合作的明確論述,特別是對臺灣工商界人士頗為期盼與關注的“十三五”規劃與“一帶一路”建設,避而不談,只字不提,好像大陸根本不存在,大陸經濟發展與臺灣經濟沒有關系。同時,蔡英文還惡意扭曲兩岸經濟合作,不計兩岸經濟合作對臺灣經濟的重大貢獻,并不斷擴大負面影響,刻意阻撓兩岸經濟合作發展進程。如此一來,未來兩岸經濟合作令人擔憂。
8月蔡英文公布的“十年政綱兩岸篇”,稱兩岸發展經貿關系,應建立“互惠而非讓利、和平而非沖突、對等而非主從”關系,積極深化與世界互動,尋求全球經貿戰略平衡,“從世界走向大陸”。蔡英文的“跳陸邏輯”既無合理性也無可行性。大陸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兩岸經貿投資關系極為緊密。蔡英文的路徑選擇,顯然有兩個問題,一是封閉了大陸路徑,等于減少臺灣走向世界的可能性,是單行道;二是跳過大陸,臺灣不可能走向世界。大陸同時是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大的貿易伙伴,跳過大陸這一超級經濟體,臺灣不可能走向世界。這種思維與主張,是蔡英文強硬堅持“臺獨”核心政治立場下“經濟臺獨”的本質體現。
在“臺獨”政治意識形態主導下,蔡英文很難提出積極可行的兩岸經貿政策主張,只會讓臺灣經濟與兩岸經濟關系發展陷入新的迷路。離開大陸,臺灣將失去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主動脈,臺灣發展前景堪憂。蔡英文為選民描繪的一切美好未來將成為泡影。
(陳麗麗,閩南師范大學臺商研究中心主任、商學院教授,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http://opinion.haiwainet.cn/n/2015/1202/c456465-29410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