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0日晚7時30分,龍文館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話劇——這部據林語堂同名自傳小說改編,由大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話劇《賴柏英》,以此紀念林語堂先生誕辰120周年。此次表演由文學院主辦,芝山劇社承辦。校黨委副書記吳彬鏹、參加紀念林語堂先生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的部分專家、學者及校各部處領導嘉賓出席了演出現場。
閩南語、家鄉話,是林語堂表達鄉情的一個重要載體。話劇開場飽含深情的閩南語朗誦,深切地表達著鄉音中蘊含的無限眷戀,傳遞著對林語堂先生的懷念與敬意。精彩的開場為話劇演出烘托了氣氛。“柏英,真是個好姑娘。她是最懂我的,瓊娜,你看,一碗甜粿……”劇中的故事就發生在新加坡和漳州,一幕幕場景洋溢著閩南味。《賴柏英》為文學大師林語堂先生唯一一部自傳體小說,講述了林語堂先生化身“新洛”及其初戀“坂仔女孩”賴柏英的愛情故事,小說著力描寫了林語堂先生對初戀的懷念及對家鄉坂仔的熱愛。話劇《賴柏英》根據這部小說改編而成。女主角賴柏英從小與林語堂先生化身的譚新洛一起長大,兩小無猜,青梅竹馬。劇情不僅展現了曲折的情感故事,也呈現了賴柏英作為閩南婦女善良、堅強、勇敢的女性形象。
劇務組精心籌劃,話劇還原了屬于閩南地區特有的場景,龍眼、荔枝、粉條以及曬干了的河鮮海鮮等,能令人感受到濃厚的鄉土氣息。演員們對《賴柏英》各類角色的演繹,贏得了校園粉絲圍觀,在網絡中引發了觀戲評戲的熱潮,同時對情節張弛有度的把握也得到了眾專家學者的認可與贊賞。
話劇《賴柏英》傳達的是純真的愛情和濃郁的鄉土風情。在臺詞里出現“漳州”、“廈門”等詞,觀眾倍感親切。作為紀念林語堂先生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的專場演出,主辦方借此拉近文學作品與大眾的距離,從傳遞閩南文化符號的角度解構話劇,以進一步帶動大學生近距離感受大師風采。
http://www.zznews.cn/xiaoyuan/system/2015/10/12/0107912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