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赌场007-希尔顿赌场网站

熱點采集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態  >  熱點采集
我省本科高校謀劃轉型發展
作者:     文章來源:福建日報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4-07-04 08:47      

 

    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6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召開,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務院召開的第三次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會議召開前,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要采取試點推動、示范引領等方式,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打通從中職、專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教育部等6部門印發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

  實際上,2013年初,國內已經啟動部分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去年6月,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黃淮學院等35所高校建立“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我省高校踴躍參與轉型試點,福建工程學院是“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第一批成員單位,武夷學院、三明學院等也提出了轉型發展的辦學規劃。

  教育部明確把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作為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高等教育結構調整的戰略突破口,列入2014年工作重點。作為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點任務,轉型發展已有“駐馬店共識”,關鍵是如何探索和實踐?今天,本版推出深度報道,共同關注這一重大改革。

  轉型高校才有出路

  經過連續4年的調查、研究,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開展的“中國大學生就業、生活及價值觀追蹤調查”成果今年1月在京發布。數據顯示,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1.9%,而普通本科畢業生同期就業率僅為77.7%。眼下,又是一年畢業季,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727萬,比去年增加28萬,就業形勢更加嚴峻;而今年春節過后,全國多省份企業再次遭遇用工荒。這種“大學生就業難”與“企業所需人才嚴重匱乏”冰火兩重天的反差,拷問著高等教育的辦學成效。

  目前,高等教育結構中高水平大學和高職院校定位比較清晰,地方本科高校定位模糊。譬如,我省1999年后新建的此類本科高校就有13所、另外還有9所獨立學院,這批院校中部分學校專業設置“大而全”的現象比較突出,教學內容脫離實際需要,就業率偏低,社會詬病多。如何在新形勢下通過轉型發展建設成具有鮮明服務產業、服務企業特色的應用技術大學,是經濟發展之需、學生成長之需,也是學校發展的使命。

  福建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吳仁華:地方高校的辦學初衷是培養地方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服務。堅持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行業、服務企業,是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辦學指向。與區域經濟社會共生發展,向行業企業提供他們需要的人才,這樣才能體現我們的辦學成效和價值。

  武夷學院院長李寶銀:升本之后,地方高校處于與老本科院校競爭學術,與專科層次的職業技術學院競爭技術的尷尬困境,高等教育走到了面臨戰略性結構調整的時代關口。只有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地方本科高校才有出路。

  三明學院院長劉 健:轉型發展是國家戰略需要和學校自覺選擇,是加快教育綜合改革、建設現代教育體系的迫切要求。從學校層面來說,轉型發展是克服高等教育同質化、辦出特色和水平的內在需求。

  轉型路該怎么走

  轉型發展,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路該怎么走?這需要嚴密的頂層設計和精準的操作。

  李寶銀:只有做好學校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學科專業建設定位、人才培養模式定位、學校管理機制定位等整體設計,奠定轉型的基礎,才有轉型的可能。這其中,又以學科專業建設最為關鍵。要按照“專業群對接產業鏈,特色學科對接區域優勢”的思路,調整優化專業結構。

  劉健: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要轉,相應的師資隊伍的結構和素質要求也要轉。學院希望能夠打造一支既有學術領軍人物、又有企業工作背景的工程師的“雙師”隊伍。

  福建工程學院院長蔣新華:最為重要的是人才培養機制要轉變。我希望我的學生下得了一線,畫得了圖紙,懂得管理經營,更具有創造力和無限的發展潛力。校企合作、實踐教學,這些都是高職院校經過實踐證明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可以借鑒引用。讓學校真正立足地方、回歸行業,真正成為區域發展、產業振興和技術進步的重要支撐力量;讓學生回歸職場,就業有能力,更加符合社會需要;讓行業企業真正從學校轉型發展中受益,真正實現校企雙轉、合作共贏。

  轉型高校在行動

  福建工程學院:作為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的首批理事單位之一,福建工程學院自2002年升本以來,堅持“以工為主、區域性、教學型、應用型”的辦學定位,傳承“大土木、大機電”學科優勢,瞄準地方經濟建設需求,構建適應地方經濟建設發展需要的專業集群。工程造價、工程管理、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等是省內高校率先開辦的本科專業。學院現有工學類專業32個,占65.31%;工科在校本科生近17300人,占70.79%,是省內工科專業比例和工科在校生比例最高的本科院校。學校生源質量逐年提高,不僅今年16個工學專業列入本科一批招生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也穩居福建高校前列,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連續六年超過96%,初次簽約率超過70%。

  依托省級重點學科,福建工程學院建設了“福建省汽車電子與電驅動技術重點實驗室”、“福建省高校材料制備及成型技術重點實驗室”、“福建省高校閩臺合作土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5個省級科技創新平臺;與GE公司、西門子公司、中國移動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合作建立了一批先進的實驗室。

  武夷學院:“經過5年建設,使學校成為全國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示范院校,成為福建高等職業教育體系的領航者。”這是武夷學院在轉型發展試點方案中提出的五年建設目標。

  學校為此制定了整體建設任務和分年度實施計劃,在推進校地企合作辦學機制建設方面,學校將構建開放式、多元化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比如,與福建圣農集團共辦圣農生態食品學院,與南平太陽電纜股份公司合作共建太陽學院;同時積極籌建武夷山旅游管理學院、大紅袍茶學院等二級學院。武夷學院還提出了多元化應用型師資隊伍建設的目標,著力建設既能講理論,又能指導實訓,還能與企業共同進行技術研發的“三能型”師資隊伍。為此,從今年起,武夷學院每年選派50名教師深入企業學習和掛職鍛煉,明年還將選派5-10名教師到臺灣、國外的應用技術大學學習。除了培養自己的教師,學院還將積極引進外援。具有企業工作經驗、實踐能力強的中高層人才,企事業單位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都是學校瞄準的引進對象,構建專兼職相結合的講師隊伍及創業指導教師隊伍。

  三明學院:根據《三明學院2013-2015年學科專業調整計劃》,三明學院將把工科、管理學科、應用文理科比例調整到85%以上,形成服務海西(三明)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電子信息業、文化創意產業、城市建設與環境產業和基礎教育等建設發展的專業群。

  2010年起,三明學院先后與10所臺灣科技類大學聯合辦學,不斷深化閩臺高校合作。學校還成立了“兩岸應用型教材編寫聯盟”,試行兩岸合編專業課教材,目前已完成首批9本合編教材工作,完成7批次453名師生赴臺交流學習任務。

 

  三明是老工業基地,為了更好地為地方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經三明學院主動請纓,在三明市委、市政府發文的推進下,三明學院和12個縣(市、區)建立校縣合作,成為一個首創,截至目前,全校共開展校地校企合作項目94個。同時,受三明市政府委托營運三明市電子商務大廈,并將其打造成電子商務服務、培訓示范、研發和創新創業為一體的平臺和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基地。

  轉型呼喚理解和保障

  地方高校轉型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既需要抓好“頂層設計”,也需要“摸著石頭過河”。當前,學校反映最多的困惑和困難,主要集中在師資、校企合作以及人才培養成效三方面。

  關于師資。“應用型大學轉型發展最艱難的是課程,最痛苦的是教師,在長期的教育教學中,新建本科高校老師尤其是那些中老年骨干教師,已經適應了學術型體系之下的教學模式,而沒有把實踐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李寶銀坦言,這需要高校處理好課堂理論教學與生產應用實踐的關系、個人學術發展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關系。專任教師中,“雙師型三能型”或具有行業背景教師偏少,這些都是我省普通本科院校的常見“癥狀”。而現實困難是,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高級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術技能人才引進學校還存在障礙,企業工程師難進課堂。

  關于校企合作。“近三年來,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吸納了企業技術人員參加,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大多都有邀請企業領導和專業技術人員來論證,學校也建立了120個校外實習基地,但在合作育人、校企合作上,企業的積極性不高。”劉健表示,目前的校企合作都處于一個低級階段,基本上,學校的積極性高,企業的參與度低,這很大程度制約了學校的轉型。絕大多數的企業沒有意識到“只有當企業也是人才培養的聯合主體”時,畢業生們才能有更好的適應性。

  關于人才培養成效。受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影響,教學內容和方式上還存在老化現象,學生在“將理論轉化為技術,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和產品”的能力還不夠,教師在與地方、行業、企業合作為主體的應用技術研究、與地方政府合作的技術推廣、決策咨詢研究方面的科研能力等服務地方能力存在不足。

  轉型改革可以算作是一個導向,甚至是一把“令旗”。但“令旗”揮舞,指揮作戰的同時,“后勤保障”必須要跟上。

  首先是觀念轉變。轉型發展其實就是一次“變革”,這其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阻力。只有全社會的觀念轉過來了,其他困難才能迎刃而解,才能打破傳統辦學的觀念、制度、體制和機制的束縛。

  其次是制度保障。眼下,教育部正在加快高校設置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應用技術型高校的設置標準,為建立高等教育分類體系創造條件。為此,建議教育主管部門在招生政策、項目評審、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試點等方面給予傾斜政策;在專業課程設置、考核評價等方面給予更多的辦學自主權,尤其要重點支持應用技術大學改革試點單位先行先試,逐步建立更加靈活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最后是經費保障。中央和省級支持高校專項資金應向試點院校予以傾斜,重點支持學科專業群、技術技能實踐與實訓平臺、“雙師型”教師隊伍和應用型課程與特色教材建設、產學研合作教育等。

  此外,還要重視評估的重要性,制定一套獨立的、切實可行的評估機制,以檢驗三五年之后,這些高校究竟轉型如何,對轉型良好的學校該怎樣嘉獎,對于成效不顯著的高校,又該如何幫扶、如何鞭策。

  背景材料>>>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

  引導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轉型發展。采取試點推動、示范引領等方式,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重點舉*職業教育。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高等學校時,鼓勵其定位為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建立高等學校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加快建立分類設置、評價、指導、撥款制度。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傾斜。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

  引導一批本科高等學校轉型發展。支持定位于服務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本科高等學校實行綜合改革,向應用技術類型高校轉型發展;鼓勵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學校時定位為應用技術類型高校,將其建設成為直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以舉*職業教育為重點,融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于一體的新型大學。

百家乐庄不连的概率| 安阳百家乐赌博| JJ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大发888注册bet| 太子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真人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b28博你发v| 百家乐翻天粤语| 百家乐官方游戏下载| 贺兰县| 百家乐做庄家必赢诀窍| 百家乐官网游戏接口| 六合彩现场| 诸子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账号变动原因| 百家乐注册送彩金平台| 百家乐官网电话投注怎么玩| 威尼斯人娱乐城演唱会| 基础百家乐官网博牌| 博彩吧| 百家乐平注法到| 百家乐视频对对碰| 平乐县| 大发888线上娱乐城百家乐| 百家乐赌博游戏| 利来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优博家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苹果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战神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送现金200| 太阳城百家乐官网主页| 六合彩开| 大发888bet下载| 百家乐打揽法| 百家乐游戏客户端| 太原百家乐官网招聘| CEO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菲律宾太阳城官方网| 金冠娱乐城怎么样| bet365是否合法| 深圳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