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肩負著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新時代青年的重任。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強調,要堅持“八個相統一”原則,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05方案”實施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閩南師范大學積極推進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構建起“兩隊伍融合、多部門聯動”的實踐教學大課堂,在此基礎上申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考核機制研究”,入選國家教育部門2019年度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優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重點選題)。
強化一個“合”字,推進指導教師合作化
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學校推進思政課教師與政工干部兩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力量融合發展,讓兩支隊伍在思政課實踐教學大課堂中齊心合作、協同配合,形成育人合力。
一是在第一課堂實踐教學的合作。4門思政課每學期均安排1—2周的課內實踐教學活動,結合時政熱點設置實踐教學主題,由思政課教師和帶班輔導員聯手開展閱讀經典、撰寫心得、創作作品等形式的實踐活動,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延伸,也成為理論與實際結合、知行結合的途徑。
二是在第二課堂實踐教學的合作。以第二課堂活動為載體共同組織實施的思政課實踐教學,主要由思政課教師參加任課學院黨團組織的時政類第二課堂活動的策劃與指導,如“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等重大紀念日,慶祝建黨95周年、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等重大活動。
三是在社會課堂實踐教學的合作。學校單列2學分的思政課實踐環節,納入教學管理系統,組織全校學生開展思政課+暑期“三下鄉”專項調研活動,推進思政課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的結合。2018年起,對接國家教育部門關于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學習領航計劃系列主題活動,由學校宣傳部、學工部、校團委、馬克思主義學院等部門,聯合舉辦以主題宣傳教育實踐、“馬克思主義能夠給予我們什么”為主題的征文和微演講、大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展示、“我心中的思政課”大學生微電影展示、大學生思政課藝術作品展等形式的大實踐教學活動,創新實踐教學學分完成形式。
此外,學校還充分發揮思政課教師在青年學生閱讀經典、教育培訓、志愿服務、課題研究等方面的指導作用,選派思政課骨干教師與輔導員一起擔任學校“青年鐵軍”卓越班、“星火計劃”學生干部培訓班、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及大學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研究會”和大學生中共黨史讀書社、馬列經典著作讀書社、毛澤東選集讀書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讀書社等理論社團、學習培訓班的指導教師。
突出一個“紅”字,彰顯實踐主題品牌化
學校所在地紅色資源豐富,尤其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誕生、形成的谷文昌精神,更是煜煜生輝。南下干部谷文昌扎根福建東山海島14年,帶領東山人民植樹造林制服風沙,興修水利抗旱澇,修路筑堤促生產,把一座風沙肆虐的海島變成生機盎然的東海綠洲,被稱贊為“在老百姓心中樹立起不朽豐碑”,是“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四有書記”。學校充分挖掘發揮谷文昌精神的教育資源,做實擦亮“谷文昌”品牌。
一是組織主題現場實踐教學。每學期選派學生赴谷文昌精神發祥地東山開展“學習谷文昌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谷文昌精神,感受榜樣力量”“重溫谷文昌事跡,學習谷文昌精神”“學習谷文昌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學習谷文昌精神,不忘初心勇擔使命”等主題現場實踐教學,組織學生參觀谷文昌紀念館、為谷文昌塑像獻花籃、在谷文昌塑像前宣誓,實地考察東赤港防澇工程、海濱森林公園等,讓學生實地感受“四有書記”的感人事跡,體悟紅色文化內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二是轉化實踐教學研究成果。成立谷文昌精神研究中心,引導、鼓勵師生將實踐感悟轉化為理論思考,推動谷文昌精神研究,承辦主題為“學習弘揚谷文昌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省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碩士生論文研討會。自2016年起,與四川省社科院《毛澤東思想研究》編輯部聯合主辦了“谷文昌精神與基層‘四個全面’實踐”“谷文昌精神與基層‘五大發展理念’實踐”“谷文昌精神與基層‘不忘初心’實踐”“谷文昌精神與基層治理實踐”等主題學術研討會。會后,主辦方將研究成果交由廈門大學出版社公開出版,共出版論文集3部,其中閩南師大學生撰寫的實踐感悟入選論文集共70多篇。
三是舉辦主題第二課堂實踐活動。依托福建省高校2017年思政課教學科研團隊擇優支持計劃(重點選題)“閩西閩南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研究”項目和福建省首批高校思政課教學陳再生名師工作室,聯合學校相關部門舉辦以谷文昌精神為主題的演講比賽、朗誦比賽、征文比賽、話劇排演等第二課堂實踐活動。如與校團委聯合開展閩西閩南紅色文化材料征集活動、聯合編排校園話劇《谷文昌》、面向劇組參演人員及觀眾征集參演、觀看《谷文昌》感想作品等活動。通過多形式推進、多部門聯動、多平臺展示,使谷文昌精神與思政課實踐教學無縫對接,為思政課教學注入地方紅色文化元素。
展現一個“好”字,達成實踐成果優質化
經過幾年的探索,學校構建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大課堂在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等方面屢結碩果,改革舉措及成果得到教育主管部門、國內高校同行和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擴大了學校思政課教學的影響,也提升了學校的知名度與美譽度。
一是增強了思政課教學親和力。兩支隊伍融合共同設計、策劃、組織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大課堂,既保留了思政課內容的思想性、理論性,又增加了活動形式的親和力、感染力,使思政課堂“動”起來、教學內容“紅”起來,成為學生愿“聽”想“學”的“金課”。學生參加谷文昌精神現場教學活動后,思想境界得到很大提升。2014級經濟統計專業王虹同學在參加“學習谷文昌精神,培育核心價值觀”現場教學后激動地說:“以前我不能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覺得它有些抽象。但在谷文昌先生面前,我的困惑都一一得到解決。”2018級歷史專業陳思穎同學在參加現場教學后表示:“要用心學習谷文昌,更要用行動學習谷文昌,用學習谷文昌感染帶動更多的人,‘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使人們在思想上精神上有了靈魂,讓整個社會向上向善之勢噴薄而起。”
二是助推了兩支隊伍共同成長。實踐教學大課堂架起了思政課教師與政工干部溝通的橋梁,促進他們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取長補短,促進了兩支隊伍的職業發展。依托福建省首批高校思政課教學陳再生名師工作室,開展優秀思政課示范課巡講、教學觀摩和教學比賽,幫扶培養青年教師,使思政課教師的教研能力不斷“強”起來,2人入選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1人入選省思政“杰青”,1人獲批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他們在教學科研崗位上斬獲頗豐:5名教師在福建省高校思政課教師教學比賽中獲獎,其中1人獲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同時獲得青年教學名師稱號;2人獲省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申報獲得國家社科項目7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0多項,多項研究成果獲省社科成果獎。2013年以來,學校的政工干部在全國、全省職業能力大賽中屢獲佳績,其中獲得全國三等獎1項,全省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獲得全國高校輔導員工作優秀論文一等獎、二等獎各1篇;1名政工干部入選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入圍獎,2人入選福建省高校優秀輔導員。
三是取得了一系列教學研究成果。經過實踐教學大課堂平臺磨礪,“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環節”于2019年底成功入選省級“一流本科課程”(社會實踐類),并被福建省教育部門推薦參評國家級別“一流本科課程”;以谷文昌精神進校園實踐為主要素材申報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福建省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二等獎2項,校級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實踐教學研究成果還入選福建省教育部門與省高校思政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編的《福建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擇優推廣”入選項目經驗匯編》《福建省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案例選編》。福建衛視新聞頻道、福建教育電視臺、福建省教育部門《教育工作簡報》及官網多次報道,推介了學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舉措。人民網于2019年5月18日以《閩南師范大學打造思政課“金課” 讓學生愿“聽”想“學”》為題予以報道,隨即被“學習強國”福建學習平臺推送,成為福建省高校思政課首登該平臺的推文。
(閩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陳再生)
2020-05-12 07基層新聞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0-05/12/content_579805.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