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閩南師范大學歷史地理學院潘大東、凌超豪、林永崇研究團隊帶領地理科學專業學生在龍巖地質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梅花山開展科研和教學活動,并在《第四紀研究》發表階段性成果《福建梅花山泥炭腐殖化度記錄的過去千年氣候變化》。
研究團隊選取龍巖地質公園梅花山山間泥炭巖芯(長度238cm)119個沉積物進行腐殖化度分析,結合粒度和燒失量記錄,重建了近千年來福建地區高分辨率氣候歷史。在當前全球變暖、頻發極端氣候嚴重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此篇文章通過研究過去人類活動背景下的氣候變化特征,對預測未來氣候變化趨勢,制定應對策略提供了歷史借鑒,意義重大。
本研究始于2020年11月,當時研究團隊三位老師帶領地理科學專業學生在梅花山野外實習過程中意外收獲一鏟黑色泥炭,而泥炭是地學古環境研究理想的研究對象。2021年11月,潘大東老師組織師生團隊進一步對梅花山開展野外科研調查,繼續尋找更具科研價值的沼澤泥炭地。梅花山自然保護區山路崎嶇,考察條件艱苦,汽車難以到達,且無通訊信號,經過艱苦的探尋,團隊終于在第三天找到較為理想的泥炭地。
近年來,研究團隊在梅花山地學研究過程中已經獲得了4項科研項目,其中包括凌超豪老師2022年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和潘大東老師2023年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潘大東、凌超豪老師與2018級學生宋俊強野外采樣
http://www.zznews.cn/system/2023/06/12/0311648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