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播】:農村留守兒童在情感上缺少了父母的關心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數據統計顯示,我省目前留守兒童有28萬人,怎樣關愛這些人的成長,閩南師大的學子們用實際行動,做出了表率。
【解說】:高嘉玲是漳州市云宵第三中學的一名支教老師,每天早晨,她都會準時來到學生宿舍樓。
【漳州云宵第三中學支教老師高嘉玲】:這些孩子父母長期不在身邊,自覺性相對差一些,都需要我們督促一下。
【解說】:云宵第三中學位于位于福建省云霄縣馬鋪鄉,這里離縣城26公里。近年來,由于大量鄉民外出務工,鄉里的留守兒童數量急劇增加。
【馬鋪鄉黨委宣傳委員 蔡曾銳】:全鄉2500多名學生,50%學生是留守兒童。
【解說】:由于家長無暇照顧家中子女, 這些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普遍較差。
【漳州云宵第三中學支教老師鄭丹丹】:這些孩子的基礎薄弱,特別是有一些學生連26個字母都讀不了。有一些學生學習態度不是太端正,比如上課會講話,作業也不做。
【解說】:為了讓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有所提升,每天放學后,鄭丹丹都會把班上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留下,進行面對面的輔導。
【學生】:本來英語很差,經過輔導英語成績提高了十幾分。
【 解說】:在與孩子們的相處中,老師們發現,這些孩子與同齡的城市孩子相比,身上少了開朗、活潑的天性。
【當地村民】:還在放學回家就關在家里面,很少和爺爺奶奶溝通
【漳州云宵第三中學支教老師】:最近學習怎樣?
【小何】:不好。
【漳州云宵第三中學支教老師】:為什么不好?爸爸媽媽呢?
【小何】:他們在外面打工,很少回來。
【漳州云宵第三中學支教老師】:想他們怎么辦?
【小何】:打電話。
【村民】:我有兩個孫子,他們一回來就躲進房間。
【村民】:兒子兒媳都在外面打工,孫子又跟我們溝通,很擔心。
【解說】:留守兒童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意識到這些孩子身心發展的異常情況后,馬鋪鄉黨委實行鄉、校、村三級聯動責任機制,提高辦學條件,在各中小學中建立起親情聊天室,讓每名留守兒童隨時隨地可以通過互聯網與父母交流。
【學生】:我每天都會來這邊上網,和爸媽聊天。他們平常都是幾個月回家一次,所以我很想他們。
【云宵第三中學校長陳義銘】:我們還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不僅請了心理輔導老師進行輔導,還建立了心理咨詢室、親情聊天室、快樂書吧,這些措施讓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解說】:馬鋪鄉三級聯動責任機制關愛留守兒童只是當地一個縮影。由于農村師資薄弱,支教老師不僅要負責日常教學,更要充當心理老師的角色。近年來,云宵火田中學與閩南師范大學合作,建成學校關愛留守兒童之家,通過心理疏導、同吃同住等方式,讓留守兒童獲得關愛、健康成長。
【云宵火田中學支教老師 陳琳琦】:我們建立心理檔案,包括電子登記在冊的信息整理。我們有一個傳統的作用,我們都是接上一批的實習支教隊員,從他們那邊的記錄承接下來,對這些留守兒童進行連續性的指導。
【云宵火田中學支教老師何成文】:因為我們和孩子的年齡比較相近,他們跟自己家人很少交流,會覺得跟自己父母非常陌生,他們比較喜歡跟我們交流一下,釋放自己的壓力。
【云宵火田中學副校長】:我們火田中學地處農村,有些學生家長長期在外打工,學校留守兒童比較多。我們期待這些支教老師,他們能夠充分利用年輕有活力的優勢,更多更好地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能夠拉近和我們學生之間的距離。
【黑場】:……
【解說】:春日的校園里,有著些許的涼意。迎面走來的是閩南師范大學的李美雄和陳意英,已經支教返校的他們,臉上少了稚嫩,多了幾分成熟。
【閩南師范大學生 李美雄】:我很榮幸第一批去支教,被下派到永安羅坊鄉中心幼兒園去支教,有個特殊的情況,那個幼兒園已經停辦。經過我們的努力,停辦的幼兒園步上正軌。跟孩子玩一些游戲,排一些節目,之后我們就發現,拉近了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后來等到下一屆學妹進來支教,它已經是一個常態化的教學環境了。這也是我們很自豪的事情。
【閩南師范大學生 陳意英】:這些留守兒童有兩個極端,一個是叛逆行為非常嚴重,一個是非常自立自強。這次經歷對我影響很大,對老師這個角色定義有了新的認識。教育不僅教他們知識,更多是跟他們情感上的交流。
【解說】:日前,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日前印發《關于開展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的通知,決定從2016年3月底至7月底,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一次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4月1日,閩南師范大學協同支教留守兒童關愛教育信息平臺—“童享陽光網” 正式開通,通過眾籌的方式呼吁全國高等院校大學生協同關愛農村留守兒童,這也是我國首個高校建立的留守兒童關愛教育信息平臺。今后,志愿者和教育扶貧學??稍谠撔畔⑾到y實行雙向選擇和精準對接,建立區域性農村學校留守兒童與關愛服務信息數據庫。
【閩南師范大學副校長 李順興】:童享陽光網平臺,將成為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門、高師院校、農村中小學幼兒園和實習支教師范生、志愿者的交互平臺。把農村留守兒童成長的經歷,通過我們支教實習的學生一屆一屆的把愛心進行傳遞。為關愛和教育提供很好的基礎。
【字幕】:近年來,閩南師范大學始終以關愛服務和教育引導農村留守兒童為抓手,逐步探索并完善“地方政府統籌下‘三位一體’教師教育改革”模式,已先后組織13批次共計7036名學生赴15個縣市區66個鄉鎮125所農村中小學、幼兒園開展實習支教工作,逐漸走出了一條師范生實習支教與留守兒童關愛教育相結合的教師教育改革創新模式。截止目前,學校實習支教學生已在永安市、洛江區、云霄縣的40多所中小學、幼兒園與1572名農村留守兒童結對子,為偏遠山區鄉鎮的留守兒童點亮了關愛的燈火。
福建教育電視臺《福建報道》 記者:陳宇 池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