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11日訊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來吧,讓我編織你們,用青春的金線和幸福的瓔珞,編織你們。”這些意氣風發的詞句,出自當代著名作家王蒙的代表作《青春萬歲》。3月10日下午,王蒙走進閩南師范大學開講,主題為“永遠的文學”,指出真正的文學永葆青春,具有長久性、超越性、審美性和陪伴性。現場人氣爆滿,座無虛席。聽者表示演講精彩,受益良多。
如今,雖年過80歲,但王蒙依然筆耕不輟,創作力旺盛。著有長篇小說《青春萬歲》、《活動變人形》等近百部小說,其作品反映了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的坎坷歷程。2015年8月16日,王蒙憑借其作品《這邊風景》獲茅盾文學獎。他在長篇小說《悶與狂》里寫道:“你可曉得,明年我將衰老?”他說,人生百年,兩眼一閉,萬物皆休。“但文學比生命更長久,文學是萬歲的。”

作家王蒙開講,談“永遠的文學”

現場人氣爆滿,大家在認真聽講
“好文學是對青春歲月的留存”
18歲的王蒙有了初戀,第一次用文學的方式給女生寫信,獲得芳心。他說,“文學為戀愛做了準備,為愛情增加了美麗。”
1953年,王蒙19歲,創作長篇小說《青春萬歲》,成為其進入文壇的代表作品。這篇小說描寫了上世紀50年代初期中學生特有的青春美,集理想主義、英雄主義、浪漫主義于一身。
雖然社會充斥著唱衰文學的聲音,但王蒙認為,真正的文學不會消亡,將永葆青春。“文學可以保存美好難忘的東西,具有長久性,不會走樣。”他說,好文學可以真切地了解社會現實,經得住時間的篩選,是對青春歲月的留存。經典文學,流傳千古。他感動于《紅樓夢》,作者雖然早已作古,但林黛玉、賈寶玉和薛寶釵卻永遠年輕,煥發活力。
學生評演講富有哲理幽默風趣
文學與生活密切相關。“文學受生活的啟發,生活受文學的影響。”王蒙認為,人類認知世界的過程,也是命名的過程,而文學作為一種符號,是人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方式,可以教化人的性情。1941年,上小學二年級的王蒙,讀到一句話“皎潔的月兒升起來了”。他說,“皎潔”二字,可以貼切地表達“月亮那明亮、干凈卻又不刺眼的光芒”。在以后的人生中,每當看到月亮,他都會想起這次奇妙的文學體驗,感嘆文字的魅力。
王蒙的演講獲得現場青年的點贊。就讀閩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的孟同學說,“演講富有哲理,表達幽默風趣。聽完王蒙老師的演講,對自己的專業更加熱愛、更有信心,更加珍惜生活的美好。”同時,來自法學與公共管理專業的張同學表示,這次演講讓她切身感受到文學的魅力,既可以陶冶情操,又能夠提高文學修養。(閩南網漳州頻道 黎秀金 文/圖)
http://zz.mnw.cn/news/1123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