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建新聞6月4日電 (林倩林)2025年5月24日至31日是第二十五個全國科技活動周,期間,閩南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以第七屆計算機文化節為載體,構建“朋輩課堂—素質課堂—啟蒙課堂”三個課堂聯動模式,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教育革新,探索大、中、小學一體化的人工智能科學素養教育新范式。
朋輩課堂:朋輩互助激發創新思維
在閩南師范大學圓山校區“一站式”學生社區,一場別開生面的朋輩課堂正在進行。計算機專業學生作為“技術導師”,指導非專業同學使用智能體開發平臺,打造個性化智能助手,助力前沿技術融入日常學習。
活動現場,計算機專業學生演示了如何打造具備課表提醒、作業整理和復習提綱自動生成等功能的專屬智能體。圓山校區師范專業的同學們對此表現出濃厚興趣,并圍繞“學生檔案動態更新”“智能教案管理”等教育場景應用展開深入探討。大家一致認為,學會創建AI助手將極大提升未來教師的工作效率,對職業發展大有益處。朋輩課堂教學模式不僅打破了技術學習的專業壁壘,還激發了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前沿技術真正服務于專業學習需求。
素質課堂:科創實踐培育數字素養
為激發青少年科技創新興趣,閩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素質課堂特別設計了沉浸式學習環節。活動中,中學生們近距離接觸了智能機械狗、仿生機械手、無人駕駛智能車等前沿科技設備。志愿者們通過趣味演示和互動體驗,將復雜的運動控制原理和傳感器技術轉化為生動易懂的科普知識,讓抽象的理論變得觸手可及。
活動現場,借助虛擬數字人技術,中學生以閩南文化代表人物林語堂“穿越”時空進行詩詞對答和文化競猜。這不僅展示了人機交互技術的魅力,也為傳統文化注入新活力。本次素質課堂融合了高科技設備實操體驗與傳統文化創新傳承,既激發了中學生對科學探索的熱情,又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科技與人文交融的獨特魅力。
啟蒙課堂:趣味編程播撒科技種子
在閩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的編程課堂上,虛擬數字人“e寶”成為了最受歡迎的特殊助教。課程伊始,“e寶”通過編程術語猜謎、代碼拼圖等趣味互動游戲,將變量、循環等抽象概念轉化為生動形象的體驗,讓小學生在歡聲笑語中建立起對編程的初步認知。
隨著學習的深入,課程進階到Scratch圖形化編程環節。小學生們在志愿者的引導下,通過制作動畫故事、設計互動小游戲等實踐項目,逐步掌握編程邏輯思維。本次啟蒙課堂嘗試采用“虛擬數字人引導+游戲化學習”的教學模式,降低了編程學習的門檻,點燃了小學生探索數字世界的熱情,為他們開啟了通往科技創新的大門。
本屆計算機文化節通過整合多方學科資源,推動了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的發展。未來,閩南師范大學將不斷拓寬以計算機文化節為載體的科普活動內涵,為各個學齡層學生提供多元化的科普服務,推動科技與教育融合創新,用實際行動回答“智能時代,教育何為”的時代課題。
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378828.shtml